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网络电影与院线观众的审美 还差10年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5
摘要:网络电影最近一段时间着实刷了一把存在感。或许很多电影人不以为然,但它确实在慢慢改变着整个游戏规则,关系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借助疫情的环境,在电影行业停滞

  或许很多电影人不以为然,但它确实在慢慢改变着整个游戏规则,关系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助疫情的环境,在电影行业停滞的同时,也使得一系列网络电影大出风头。

  网络电影究竟是什么?

  其实已经不必再纠结究竟是什么人在看网络电影这一千古难题了,因为有个更加奇葩的问题:究竟哪些人在给主播打赏。看看周围的世界,早已被抖音、快手所包围,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才会发现,真正的韭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绿。人的认知不同、圈层不同,因此消费网络电影再正常不过,属于典型的底层逻辑。

  并非对网络电影不敬,但它终究是一种互联网产品。那么院线呢,对比之下它高高在上,这种高度是全方面的。在成就感、满足感上,从网络产品再到剧,最后才是电影,电影才是影视人的终极目标。从受众上,同样是这个顺序,电影受众亦是最高端、最具门槛的群体,毕竟一张张的票都是真金白银

  在网络电影刚刚诞生的2015年,那时推崇的是“网感”,必须满足于互联网群体的观影需求,可底层也有需求,也不能停滞不前。在那个把底层当傻X忽悠的年代,在那是个人都能当导演、烂片泛滥成灾、几十万一部的时代,最终因内容不利导致网络电影泡沫破裂。

  在如今网络电影2.0时代,终于放弃了“网感”,进而寻求“电影感”,看似形成了一种产业升级。电影卡司的加盟、预算的大幅提升、平台的助推等诸多利好,让网络电影迎来了二度春天。但终究还是大浪淘沙,90%以上都沦为了陪衬,爆款是极少数,网络电影的游戏依然还是头部在玩。

  对于网络电影来说,它更加的纯粹,仅有商品的属性,几乎跟艺术没有任何的关系。伴随着网络电影近五年来的发展,已经积攒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靠着内容匹配形成网络上的发酵,数据对它的创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如果得按照网络电影的做法去做院线电影,那么真的会死的很彻底。

  这根本是两个世界,两种游戏规则,倘若按照院线电影的标准,那么《倩女幽魂》这种豆瓣4.8分、粗制滥造、过时多年的影片,最终票房将无法突破300万,片方分账不足100万,这便是电影观众对它的一个态度,跟如今它作为网络电影的超过3000万分账有着巨大的差距。

  此类案例比比皆是,那些被院线淘汰的、过剩的、太烂的,进入网络总会有超出预期的表现。在过去一段时间,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即低成本的影片,总是先想尽办法拿到龙标,但最终的放映却不见得在大银幕。拿龙标是导演的情怀,是不能妥协的理想,但看清现实后,包装成网络电影在平台播放才是唯一的出路。

  做网络电影并没有什么丢份,尤其是如今疫情困扰之下,转行做网络电影、短视频、直播者比比皆是,这仅仅是谋生手段,或者是特殊时期的不得已的做法,但绝不会是情怀,网络电影跟电影不同,它的世界不存在情怀。哪怕网络电影已经进入N.0时代,哪怕它已经像电影了。

  网络电影跟电影,看似只相差两个字,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甚至是两个极端。没什么不好承认的,电影观众确实是更有素质、更具学历、更有钱的那一部分,这种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甚至真实的世界中阶级的分化更明显。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说去影院的人比看的人高一等,看个电影而已,也没必要秀优越感。

  电影受众始终保持着活力,这个蓄水池在持续的稳中有升,正是因为源源不断的增量陆续涌入,新生代的年轻人永远是消费的主力。残酷的是,阶级固化时刻都在进行,依然有无数的底层群体,始终无法进入这个圈层,至少有着严重的滞后,他们被低级趣味笼罩且难以脱身。

  审美碾压,网络电影的命门

  归根结底,网络电影跟院线隔着一道审美关,这是永远无法逾越的一道坎。而审美有两个关键词汇,一是审美存在滞后性,二是审美在持续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也在相互影响。

  先说滞后性。电影市场的发展,背后是院线的扩张、影片质量、数量的提升,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观众的成长,宏观上讲是观众的认知在慢慢变化。但这种成长或变化,也是分批次、分阶段的,轮到底层早已是猴年马月,有着强烈的审美滞后感。

  这种滞后性是无处不在的,从一线陆续传导至四五线,从精英传导至底层,这中间的时间差,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一部院线电影,连滞后的四五线观众都骗不了,证明了它该往更底层下沉,证明了它不再适合大银幕了。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