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7日电 (通讯员:阿尔达河·玉山) 在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在巴音托洛盖社区易地搬迁户中就有这样一些人,虽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不愿“等、靠、要”,决心稳扎稳打,用心做事,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一贫如洗的现状,成为脱贫致富的好典型。 其中易地搬迁1号楼3单元的古丽巴尔亲热玛占就是代表之一。一直居住在查干库勒乡道兰特村,没有房子,没有技能使得古丽巴尔亲一家在贫困线上挣扎。生于1981年的古丽巴尔亲在成长道路上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年少时曾在家里没有钱没能继续上学,她说:“没有房子、没有产业资源,更谈不上经济发展,家里也只能勉强吃饱饭”。结婚后,长女得力达木拉力别克,学习成绩优异,现就读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宁波中学,女儿在内地上学生活给生活一直很拮据的家庭增加了一笔开支。自从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古丽巴尔亲,决心和丈夫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 有耕耘就有收获,迈出脱贫第一步 2015年查干库勒乡政府发放扶贫牛,给古丽巴尔亲热玛占家发放了1头品种奶牛,13只羊。古丽巴尔亲与丈夫木拉别克木拉起早贪黑,去学习关于饲养牛、羊的知识,他们发现饲养牛更具有市场。同时他们特别注重疫病的防治,再加上他们开始关注附近其他养牛的情况,他们也不再只是从几个熟人买卖牛只了,而是在全县范围内收售牛只。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他还扩建自己的牛圈。古丽巴尔亲夫妇每天的早出晚归,每天的按时放养,每天的辛苦劳作,换了的是自己牛儿每天的壮实成长。这几年通过自己辛苦努力,从最开始的1头牛发展为10头牛,今年又卖了4头牛娃子,收入24000元。 思路决定出路,迈出致富第一步 易地扶贫搬迁绝不是为了搬而搬,而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脱贫,过上好日子。易地扶贫搬迁是个系统工程,社区还将帮助入住的贫困户解决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等问题,以保证他们稳定脱贫。社区干部自159户560人搬进易地搬迁楼后,开始走访入户了解易地搬迁户居民实际情况,了解思想动态,逐步分析搬迁户致贫原因,提前摸清搬迁户劳动力和文化程度,依据贫困户生计资本情况,分类落实就业服务、创业指导和产业增收等帮扶举措,因地制宜按照社区能够提供的岗位技能制定菜单式培训方案,把易地搬迁户居民就业与周边单位、企业用工需求有机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