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形势依然严峻,截止3月3日,全国病死率3.71%,湖北病死率更是高达4.26%。正所谓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爆发后,社会各界掀起共同抗疫的热潮。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支持防疫抗疫一线。而新兴网络互助平台也陆续宣布提供特殊免分摊保障,将疫情纳入服务范围之内。自1月起,相互宝、水滴互助等大型网络互助平台陆续推出特殊保障,为罹患家庭提供援助。 1月30日,水滴互助宣布新增“新型肺炎”保障,涵盖的互助人群为加入“少儿健康互助计划”、“中青年大病互助计划”和“中老年抗癌互助计划”的会员;1月31日,相互宝为所有成员免费增加了“相互宝新冠肺炎特殊保障”,无需成员领取直接生效;2月1日,新浪互助联合壁虎互助正式推出“新冠病毒互助计划”,为会员提供误工等生活上的费用补充以及身故救助。互助标准为长达90天的住院互助金和10万元身故互助金,医护会员加倍守护,最高享有30万元身故互助金权益。360互助后续也发布了升级公告称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时列入互助升级范围。此外,还有美团互助、轻松互助、e互助、康爱公社等多家主流互助平台纷纷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互助范围。 网络互助与网络社交相伴而生,具备普惠特性,门槛低、方式灵活、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当前网络互助平台覆盖人群超过2亿人,成为继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之外的保障补充之选。网络互助平台纷纷推出新冠肺炎保障计划,到底是借机推广宣传之选,还是社会公益之举?具体保障效果如何呢? 首先,网络互助并不属于保险,而是基于互助理念与互联网技术实现风险损失共担的创新组织形式。不同于保险的特许持牌经营,网络互助更多体现的是平台的信息撮合功能,并不需要金融牌照,网络互助计划也不属于保险产品。在严峻的疫情下,诸多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出台举措,通过赠送新冠肺炎保障、成立新冠肺炎互助保障计划、将新冠肺炎纳入基础保障计划等形式,推出新冠肺炎保障。 基本上所有网络互助平台都是仅针对会员因新冠肺炎导致身故这一种情形提供互助金保障,提供的互助金金额从2万元到10万元不等。而对于互助金的分摊规则,不同网络互助平台规定不同,有的平台明确由平台承担而不需要在成员之间进行分摊,有的平台则明确在所有会员之间进行分摊。同时,不同于传统网络互助计划一般设定180天的等待期,大部分网络互助平台针对新冠肺炎的互助计划等待期一般都在7天以内,甚至有的平台取消等待期限制。另外,不同平台规定的互助保障时间限制也有不同,有的是明确了固定的保障期限,有的明确保障时间截至到国家卫健委或相关职能部门发布消除疫情警戒告知日。 毫无疑问,网络互助平台升级或推出新冠肺炎的互助计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因患有新冠肺炎导致身故的成员提供一定金额的互助金保障,能够对于成员因罹患新冠肺炎的个人和家庭提供一定的补充保障。然而,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数据,新冠肺炎死亡病例8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75%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而这些人群由于健康状况恰恰无法成为网络互助平台的基础互助计划会员。因此,网络互助平台推出的针对新冠肺炎的互助计划,真正的保障效果值得商榷。另外,网络互助平台在未经会员同意的情况下更改规则,调整互助计划保障范围,特别是对于互助金需要在会员之间进行分摊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与透明共治的互助精神所违背,存在一定的平台治理风险。 综上所述,无论网络互助平台提供新冠肺炎互助计划的初衷是什么,网络互助计划确实能够为会员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充保障,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有限意义的补充而已。网络互助不能替代保险,要想对自身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保障,还是要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为主,在具体商业保险产品配置上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实际酌情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