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提高1.01个百分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2019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6.7%,快于全国1.2和0.6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 四、生态文明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国上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神州大地的“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显现。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6.1%。清洁能源使用更加广泛。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提高1.3个百分点。 生态保护改善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2019年,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773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截至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 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蓝天碧水。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2.4%。全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上年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3.3个百分点。在开展城市区域声环境监测的322个城市中,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2.5%,较好的占66.8%。 五、全面开放力度加大,对外经贸逆势增长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方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发展取得新成绩。 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贸易规模再创新高。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连续两年超过30万亿元,有望蝉联世界第一。贸易结构继续优化。2019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9.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张。2019年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8%,服务贸易逆差收窄10.5%。其中,服务出口总额在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36.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继续扩大。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5.8%。自贸试验区引资作用增强,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和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8个自贸区落地外资企业6242家、利用外资1436亿元,占全国比重均超过15%。 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出口增长13.2%,进口增长7.9%。双向投资深入发展。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0亿美元,占对外总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金额84亿美元,增长30.6%。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共享发展、发展为民,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加快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居民收入继续提高,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社会保障持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得到加强,为增进民生福祉奠定坚实基础。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首次突破3万元。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 脱贫攻坚成效突出。贫困人口减少。2019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为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向着消除绝对贫困迈出一大步。贫困地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快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201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581万、874万和978万人。社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临时救助918万人次,资助77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和住院救助6180万人次。困难群体住房保障持续推进。2019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316万套,基本建成254万套。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育文化持续加强。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提高0.7个百分点。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增加。2019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比上年增加1.7万个;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增加57万人。竞技体育迭创佳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根据第七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1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6平方米。 综合来看,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巨轮坚定前行,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充分展示了大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韧性、潜力和活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结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的结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不少短板,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下更大力度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