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的作业条件远不如现在。环卫机扫车没有空调,夏天一身一身出透汗,司机工作服上都有碱花;冬天穿一件军大衣,再披一件,也熬不过北京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夜,再壮的司机干一宿都手脚冰凉。夜里如果车辆出现问题抛锚,只能找还没关门的饭馆,借电话打给单位求援。 2004年结婚后,王立峰和妻子在西直门附近租地下室住。生活条件极差,家里只有一张单人床,开门就上床,“说难听点像棺材一样”。 一次单位领导有事上门找王立峰,开门看到他家的条件,一句话说不出扭头就走了。第二天,实在看不下眼的领导,开始着手给王立峰想办法解决宿舍。 单位解决宿舍也是一时的,经常因为种种原因,宿舍不能常住。他们求亲戚帮忙,隔三差五就得搬家。曹福燕告诉记者,她和王立峰结婚15年,搬了13次家。儿子出生前,他们几乎没家当,每次搬家骑一辆自行车就搞定了。 这段时间,小两口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两个人月薪加起来才一千多元。算上房租和日常开销,他们不仅没攒下钱,结婚时双方父母给的钱,也差不多贴补光了。 生活这么波折,工作还能踏实干下去吗? 能。王立峰说,他没有别的指望,只有玩命干。 为此,他苦练车技,高三米四、宽两米五、长九米多的除雪车,安装上扫刷等设备,只需1分32秒,他就能倒车开进两侧仅比车宽一拳左右的车库。 大约2004年,王立峰被提拔为维修班班长。过去只开车,当班长又要修车,又要管人。他不擅长修车,维修班有工友不服气。他就吃住在单位,白天晚上跟各种师傅学、看书学;抢活干,谁叫都干,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点积累。 单位也给他的学习创造条件,支持他学电焊、电气焊,推荐他去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读大专,还几次送他去环卫特种作业车制造商中联重科学习。“淘汰你的人,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你自己”。王立峰一直牢记在中联重科学会的这句话。 王立峰打心底里喜欢车。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车辆改装技术,他先后获得北京市西城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北京市西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下简称“西城环卫”)的技术革新奖,连续三届获评西城环卫职工职业技能比赛的“技术状元”。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也曾想过离开环卫工作,可单位又教自己学东西,又帮家里解决生活问题,这么走了过意不去。就这样一直干下去,干到领导换了几拨,车都报废了三批。 2010年,王立峰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2014年又荣获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真没想到,我一个外地来的农民工,受到这么大重视。”王立峰感慨。他想请同事领导们吃饭庆祝,大伙儿说心领了,奖金不多,让他留着贴补家用。 还有什么可说的?王立峰把奖状奖章往柜子里一塞,接着干。无论是车辆的维修保养,还是单位的暖气水管崩了,不管是早上5点,还是夜里2点,他都随叫随到。 今年,王立峰达到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的条件。“咱就要从张家口农民变成北京人了?”妻子曹福燕得知这个消息,激动得打哆嗦,“儿子上学问题,是不也能跟着解决了!” 儿子受教育的事,一直是王立峰夫妻俩最大的心病。2013年儿子出生后,王立峰工作加倍努力不说,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想想儿子,总能咬牙挺过去。 “过去有时也想不明白,就这么干也剩不下几个钱,究竟图个啥?现在不一样,我付出的所有主要是为了他。”他说。 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由于户口原因,入学费了大劲。从不求人的王立峰急得不行,找单位领导帮忙,领导又帮着找街道。大伙儿想尽办法,终于把儿子送进新街口附近的一所小学。可小学念完怎么办?王立峰也不知道。想起来就愁得抓头发,头发都稀了。 数着攒着,够了落户北京的积分。王立峰也高兴,“其实户口主要是为孩子。有了北京户口,他就能一直在这儿念下去。我不能把他送回老家当留守儿童。一家人要在一块儿!” 然而,他还是高兴得太早了。虽然有落户的资格,可他们在北京没房子,户口落在哪儿呢?“就像考大学似的,费了半天劲考上,没钱念。”王立峰苦笑,“生活总是这样,一个坎儿接着一个坎儿。” 王立峰盼着儿子能在北京一直念书,也隐隐有些担心,怕因为自己是一名环卫工人,儿子被同学们看不起。有时临时接到拖挂移动厕所车的任务,他从不告诉儿子自己去干嘛。 儿子有个小伙伴,两人天天在菜户营桥附近的金中都公园里玩。一次无意间聊天,王立峰得知这个孩子爸爸是牙医,妈妈在外企,夫妻俩月薪加起来近十万。他听得直嘬牙花,现在已经是他和曹福燕结婚以来最有钱的日子了,俩人月薪包括兼职加起来才一万多…… 一天儿子放学后到王立峰的办公室玩,不知怎么地,把他的奖状翻出来了。“怎么这么多呀!”孩子坐在地上就开始数,“一共36本!爸爸,你真棒!” 儿子的赞叹让王立峰心里放松了些。“将来你一定要比我得的多,比我强!”他对儿子说。 王立峰给儿子起名叫“成栋”,成为栋梁,对他寄予无限希望。现在栋栋只要到爸爸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数一遍那些奖状,再给爸爸展示自己作业得到的优秀印章,让爸爸也数数自己得了几个。(记者 尹平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