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小伟)1979年5月15日至22日,原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团中央等四部委联合扬州市政府在扬州市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史称“扬州会议”)。该会议研究解决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四个重大问题:确立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组织领导与队伍建设;加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建设;明确了“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次全国学校体育改革意义深远的盛会,会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级别之高史无前例,‘扬州会议’堪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5月19日为纪念“扬州会议”召开40周年而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高峰论坛暨“扬州会议”40周年交流活动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本次论坛和纪念交流活动,吸引了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部分委员和学校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以“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活力体育健康校园”为主题,通过大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学术沙龙的方式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 杨桦在《以“扬州会议”召开40周年为契机,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新发展、新跨越》的讲话中表示,“扬州会议”是学校体育的一座丰碑,回顾其历史功绩,展望未来非常重要。改革开放40年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学校体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条件保障更加坚实、改革成效更加显著、校园足球改革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社会支持学校体育的氛围更加浓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各类学校落实政策、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体育发展并不平衡,一些问题如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需要每位学校体育工作者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长、苏州大学教授王家宏对“扬州会议”召开后学校体育热火朝天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表示,“扬州会议”点燃了广大师生参与学校体育的激情,增强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谱写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的乐章。在他看来,当今中国学校体育,已经到了最佳的发展时期。“体育回归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学校体育不可替代、不可缺失、不可忽略、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任务。体育回归教育,学校体育可以做得更好”。他说。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学科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季浏在题为《新时代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会报告中,对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新趋势、新问题、新挑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对今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做了许多前瞻性的讨论。他认为,必须“跳出体育看体育”,要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与培养什么人紧密结合,“学校体育应该为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人做出更大贡献。” 在扬州大学教授潘绍伟看来,40年前的“扬州会议”在学校体育的明确思想、地位确立、建章立制、组织管理等方面均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当代学校体育发展需要在‘扬州会议’精神指引下总结经验,继往开来”。 在两场主题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理论与新方法》与《“扬州会议”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的学术沙龙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在会场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