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谋赛兴业 更多企业在成都发力体育产业(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5
摘要:施美景对IT行业和动漫品牌运营有着深刻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动漫运营、版权交易、专利授权和品牌管理的经验。“目前巴布熊猫版权合作类别从T恤、杯子、餐具、摇头公仔到熊猫主题披萨店,再从成都双遗马拉松比赛到迷

  施美景对IT行业和动漫品牌运营有着深刻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动漫运营、版权交易、专利授权和品牌管理的经验。“目前巴布熊猫版权合作类别从T恤、杯子、餐具、摇头公仔到熊猫主题披萨店,再从成都双遗马拉松比赛到迷你四驱车国际菁英杯交流赛等等。”

  “体育赛事事实上也是一个IP,我们看中体育运动这样的IP在人流、物流、消费流以及观光流等方面所带来的‘虹吸’效应,它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而参与其中可以为城市进行形象推广,可以为产业带来资源对接,可以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施美景表示,以世警会为例,他们的衍生品以警察、消防员、大熊猫为动漫形象,将大熊猫可爱、灵动与警察、消防员的形象结合,成为中国成都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的伴手礼,让全世界的人到成都选购和带向世界的精美纪念品,“衍生品总共有80余款,有服饰、配件、玩偶等,具有实用、收藏价值。以警察、消防员、大熊猫为主体形象,融合四川地域特色火锅等及国际最新流行元素的世警会衍生品,也为成都这座美好的城市增添动漫文化的魅力。”

  用施美景的话来说,“世警会销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几乎可以说是‘疯狂’。”这样的“疯狂”背后他也在思考,如何趁热打铁?接下来该如何做?施美景认为,赛事是一个国际IP,它自带“网红”影响并且没有国界之分,借此可以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和产品传播力,“成都未来发展赛事名城定位是非常好的,结合当地文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我们正在准备冬奥会的衍生产品开发,城市结合赛事带动文化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好的机遇。”施美景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希望通过‘熊猫+’,打造城市IP,给游客带来更多体验,同时向全球传播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

  专家声音

  成都以赛事“雄起” “谋赛”“谋城”相得益彰

  “高位高质高效打造世界赛事名城,让成都以赛事‘雄起’,向世界呈现一个彰显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公园城市和休闲之都。”对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这样表示。

  “谋赛”就是“谋城” “谋城”助力“谋赛”

  在他看来,世界性赛事可以生成“赛事经济”,赛事经济是一种流量经济和大消费经济,是创造有效需求的朝阳产业,是直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快乐需求的幸福产业,是产业链粗壮而伸长的大产业,其“前向”“回顾”与“旁侧”的产业关联性强,成都“谋赛”不仅仅涉及场馆和服务的现代化,更直接牵引成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民生社会事业改善、城市软实力提升等,所以,“谋赛”就是优化城市功能,培育城市品牌,就是“谋城”、就是“兴业”。

  世界性赛事要遵循国际规则、国际话语、国际氛围、国际标识、国际服务。杨继瑞表示,“谋赛”必须要以成都的“国际范”助力,要以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自信。因此,成功的国际大型赛事对成都城市品牌的推广,提升成都在国际上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系统性和全方位”的“植入广告”和国际化“谋城”。

  世界性赛事要全民参与,人人都是“志愿者”。“‘谋赛’不仅仅需要城市硬件的全面提档升级,不仅需要城市形态的现代化、城市产业的高端化、城市文态的特色化、城市生态的优美化,更需要包括城市神态的文明化等层面的软件升级。所以,‘谋赛’要大力实施健康文明生活培育行动,营造健康运动场景、推广健康休闲方式等,以促进成都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谋赛’是脱胎换骨的‘谋城’。”杨继瑞说。

  他告诉记者,“谋赛”“谋城”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两者相得益彰:“谋赛”是抓手,“谋城”是基础,“谋赛”就是“谋城”;“谋城”卓有成效,“谋赛”事半功倍,“谋城”助力“谋赛”。

  “谋赛”与“谋城” 成都仍在路上

  成都成功举办了世警会,拿到了大运会、世运会等国际赛事举办权。在世界领先的体育市场情报服务商Sportcal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赛事影响力(GSI)国家(地区)和城市榜单中,成都名次从第89名跃升至第28名。成都的“谋赛”“谋城”无疑进入了“轨道交通时代”,成绩斐然。但是,在杨继瑞看来,对标世界赛事名城,成都“谋赛”“谋城”还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他建议,成都首先要以举办国际水准、中国风格、天府特色的一流体育盛会为目标,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体制机制,着力在国际赛事产业的建链、补链、延链、扩链、聚链、强链下功夫,从资金、设备、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形成专业化协同;扩大赛事经济的开放力度,创新国际赛事经济的要素供给,深化国际赛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缺什么补什么;特别是,要瞄准国际重大赛事和场馆要求,全面实施体育场馆设施补短板工程,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布局合理、契合成都特质、满足赛事名城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综合性和配套性、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场馆体系;构建赛事场馆体系日常化的运营、维护及管理机制。

  其次,以国际标准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构建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休闲运动产业体系,以夯实承办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际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市场氛围,形成“雄起赛市”的成都形象。

  最后,以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方兴未艾为竞技性体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苦练赛事名城的“内功”。一方面,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选拔出更快、更高、更强的“高手”;另一方面,要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体教结合,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张青青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