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爱上上海的100个理由(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15
摘要:凭借着强制性的顶级参赛阵容、持续向好的赛事氛围和商业开发,过去10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影响力稳步提升,曾五次被球员评为“年度最佳ATP1000赛事”,迅速成长为亚洲网坛最具有影响力的顶级赛事。 而这一切起点

  凭借着强制性的顶级参赛阵容、持续向好的赛事氛围和商业开发,过去10年,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影响力稳步提升,曾五次被球员评为“年度最佳ATP1000赛事”,迅速成长为亚洲网坛最具有影响力的顶级赛事。

  而这一切起点还要追溯到2002年上海第一次举办上海网球大师杯。“2002年可谓是上海网球发展的分水岭,对上海,乃至全国网球推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杨亦斌告诉《新民周刊》,从那年开始,上海的网球人口是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也是从2002年开始,我们的网球赛事就再也没有组织过观众。”

  在杨亦斌的印象里,2002年上海还没有什么重大的国际性赛事,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也远不如现在。但当时上海正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那年年底国际博览局就要对申办地进行投票。

  “我们就想通过国际性的活动,来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形象。体育赛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当确定2002年上海网球大师杯要在上海举办时,上海也获得了很多国际关注。”但杨亦斌清楚地记得,当时全世界很多人是不知道上海的,“我们在悉尼大师杯总决赛观摩学习时,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第二年的举办地是上海,很多球员都表现得非常陌生,不知道上海” 。

  不过,杨亦斌表示,ATP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中国是一块全新的市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当时已经显现出来,“网球原来的发展中心在欧美地区,但中国肯定是未来的必争之地。ATP也希望在全球巡回赛来推广网球运动”。

  最后,2002年的那次比赛办得超乎所有人想象地好,得到了外界很高的评价:“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网球大师杯”,也由此奠定了上海在网球界的国际地位。

  “但我们一下子也感觉到高级别赛事和低级别赛事的落差,因为把上海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杨亦斌坦言,这也是最终促成ATP1000大师赛落地的诱因。

  不过,上海职业网球赛事发展的全部历程,还要从喜力公开赛说起,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铺垫和演变。

  1997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巴士集团以112万美元买下ATP巡回赛上海站,然后出资成立新新体育发展公司来具体运作赛事,知名品牌喜力则成为冠名赞助商。

  在ATP的推荐下,时任香港公开赛总监的吕华勇受聘成为喜力公开赛的赛事总监。这位在南加州长大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从事过网球教练和赛事运营工作,从1994年开始负责香港沙龙网球公开赛的运作,是最熟悉亚太网球市场的赛事经理人之一。

  作为ATP巡回赛国际系列赛事之一,初来乍到的喜力公开赛级别并不高,全球有多达41站同级别赛事。然而,喜力公开赛是中国首批由企业操作的体育赛事之一,其产业化操作是早期模板,为中国培训出赛事管理人才。

  在市体育局等上海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的全力保障下,在资深赛事经理人吕华勇的带领下,1998年首届喜力公开赛,从赞助联络、电视转播、赛事纪念品开发到票务销售均实现一步到位,当年曾获得ATP授予的“最佳新站奖”。

  坐落在上海市虹桥路的仙霞网球中心,1997年8月正式建成,顺理成章成为上海首项职业网球赛事的举办地。华裔巨星张德培在赛事元年举起沉甸甸的奖杯,国内对职业网球有了最初的认识。

  大师赛10周年展馆里写着这样一句话:“1998年,世界职业网球的版图扩展到上海,仙霞网球场成为诸多中国球迷记忆中最初的坐标点。”

  不过,由于赛事级别不高,网球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仍是小众新兴项目,首届赛事的现场观众数量仅几百人。直至2001年最后一届喜力公开赛,随着世界排名第一的网坛巨星阿加西参赛,加上仙霞网球场改造完成,这项赛事才真正有了存在感——阿加西、伊万尼舍维奇、里奥斯、舒特勒、诺曼、诺瓦克、沙尔肯,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曾闪耀在上海的赛场上。


“马拉松”时代,上海风景愈发好


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爱上上海的100个理由


  记者从上海市体育局了解到,2019年拟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共55个项目181场,其中国际性比赛40个项目88场。

  除了引进来之外,还有很多在上海土生土长的自主赛事品牌。在这众多比赛之中,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上马”),这场没有围墙的比赛,或许最能彰显上海的城市气质。

  “现在单幅路面量出来是七米,七米的话应该是够了。然后这样单向跑,然后我们是逆向先这么过去,那边这么回来。好,整公里点在这儿,标志,灯杆,对面是派出所,路口。”蒋珎,是上马承办方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每年上马的启动工作开始,他便开始了徒步与柏油马路打交道的日日夜夜。

  上海徐汇区的龙腾大道,北至龙水南路,南至龙腾大桥,从2017年起成为上马赛道的新成员。对于蒋珎来说,承担上马赛道的丈量工作,意味着变身昼伏夜出的夜猫子,“我们一般都是选择晚上,交通人流量少的时候,来进行丈量。”

  为了迎接数以万计的跑者,无数像蒋珎的“上马人”,不舍昼夜,在用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上海这座城市,为这场没有围墙的赛事,铸成一道无形的保护墙。

  从1996年办赛开始,今年上马进入了第24个年头。第一年的赛事规模只有5000多人,来自国外的跑者不到百人。而去年,上马预报名的人数高达16万人,最终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38000名参赛者,其中有6200多人是来自境外。

  “这些数据说明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马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现在大家都是觉得中一个上马名额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瑾表示,2013、2014年左右,马拉松迎来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我们也正是从2014年开始,来承办上马的。”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