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职业体育中,裁判似乎成了戏剧化一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比赛会被球迷调侃为“和裁判打比赛”以及“官方内定”,相比之下斯诺克更像是一股清流,仍在努力追求诚信并鼓励球员充当助理裁判的角色。 这点在世界级赛事的舞台上有过多次体现。今年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丁俊晖在和卢卡·布雷塞尔的比赛中就曾主动承认犯规行为。当时双方战成3比3,丁俊晖瞄准时误触母球,由于动作微小,裁判没能及时发现,而丁俊晖当即提醒。 失去球权后的他后来没能拿下这一局,但极具体育精神的行为得到了家乡人民的认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这段过程的视频被看了400多万次,事件更是得到全国性的媒体报道。 斯诺克在中国被称为绅士运动,参与群体甚是壮大,丁俊晖更是家喻户晓的体育巨星。虽然主动承认犯规的观念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但丁俊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斯诺克是一项具备公平公正精神的运动,注重体面。 丁俊晖这件事不仅仅是停留在体育新闻媒体,而是被主流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中国日报》在报道、中央电视台也在报道,这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故事。 这件事若由其他中国球员做出,影响力或许不会这么大,而现实是丁俊晖做了这件事,每个人都会立即参与进去这段故事,因为他是丁俊晖。 主动承认未被发现的犯规,这种品质在很多球员年轻时就被扼杀掉了。在业余水平的比赛中,大多数比赛都没有裁判,只依靠两名参赛者自行掌控,到了更高规格的职业赛事中,即便有了专业的裁判员,主动承认犯规等行为仍是体育精神的基础。 前世界冠军肖恩·墨菲认为,给年轻人树立榜样,便可将斯诺克与其他运动(如足球)区别开来。 “就体育精神而言,我觉得抢银行的都比踢足球的强。”墨菲以足球举例对比,“我想不到有啥还能比足球场更糟了,他们一直试图欺瞒裁判,这种做法如何能树立榜样?我就是不明白这点。” “在公平竞技层面,我们领先于大多数运动,我们的运动天生就带着体面的属性。我不想用不公平的方式击败你,我要看着你的眼睛,告诉大家我才是赢家,因为我是真的比你强,而不是因为侥幸逃过裁判的眼睛。” “我们的运动不完美,也有过不好的事。倘若职业巡回赛到处是心存侥幸的球员,那才是一种恶心。” 知名斯诺克记者赫克托·南斯也持相似态度。 南斯拥有16年的斯诺克从业经验,此外他的专业领域同样涵盖网球和足球,在他看来,和斯诺克运动一比,大多数体育项目在体育精神层面都没法占据上风。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的报道不单单局限于球台、球场之内,还有各类大环境。”南斯谈及自己的专业,“我们需要作对比,比如体育精神,这就是最有力的武器。通常来讲,斯诺克在礼仪和公平方面完全能和其他运动媲美,几十年的发展中有无数实例在证明这点。” “我当即就能想到斯蒂芬·亨德利和弗盖尔·奥布莱恩两个例子。” “亨德利最被熟知的一次质疑裁判就是在1994年世锦赛决赛,当时他16比15领先吉米·怀特,竟拒绝接受自由球特权,要知道这是份量最重的比赛,又是决赛决定胜负的关头,他本可能会因此多输一局。” “但他没有,他用真正的实力以18比17赢下决胜局,名副其实地再度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 至于奥布莱恩的例子,怀特依旧是受益者,这件事就发生在不久前。南斯接着说:“国际锦标赛资格赛的决胜局,奥布莱恩主动承认一次犯规行为,这令怀特把握机会,最终以6比5抢得比赛胜利。” “斯诺克是一场‘个人战’,所以很少有类似于‘拉扯、周旋’的情景出现,甚至在现存的纪律规则约束之外,球员本就会不同程度地约束自身。只要在对手瞄准的击球范围内,任何人都会确保自己不会干扰到对方。” 说到足球和网球,南斯表示这些运动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足球和网球有令我反感的地方,而它们正在逐渐改善,比如对裁判和官员的尊重、欺瞒裁判、故意浪费时间、形势占优‘碰巧’需要上厕所间休等等,其中部分问题斯诺克也存在,但斯诺克要求的远多于此。”他说。 球员恪守道德准则并不意味着裁判角色的削弱,要想在顶级斯诺克赛事中执裁,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因为一场比赛往往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保罗·科利尔是巡回赛中最受尊敬的裁判之一,曾两度执裁世锦赛决赛。现在他也属于赛事总监团队的一员。 “当球员能主动指出自己犯规,这是好事。”科利尔表示相信球员,“我觉得比赛中没有谁会在明知自己犯规没被发现的情况下继续击球,球员们喜欢主动告知也是因为这表明他们是有信誉的,但还是更希望我们裁判能第一时间给出判决。” “还有很多情况下,球员们没意识到自己犯规了,这时就需要裁判介入。但有一点好处是,球员从不会质疑裁判的判罚,他们都知道,历史上没有任何斯诺克裁判以吹黑哨为乐。这只是我们的工作。” “有些判罚的确很难做,但大家最终都会理解我们。至今我已当了28个赛季的裁判,需要做的就是盯住球。我要是出现什么失误,之后长达一个月我会一直被人们议论,日常谈话还要被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