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演出停止以后,后面都有一个家庭,每一部电影停掉以后,都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生被打折。 一个电影演员、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剧演员最绚烂的青春也就十年,停工一年就意味着10%的艺术人生打了折扣。 体育也是如此。 整理自:上观新闻、看看新闻、中国青年报 本文首发于体育圈人(ID:sportsjob) 「大家不要被北京最近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吓住,又因为这事窝在家里,不让孩子出去运动了。」 最近深受大家欢迎的硬核医生张文宏又出金句了,句句都是大实话。 在6月21日举行的「战疫新常态下的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在线论坛上,张文宏谈起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话题:「我不能决断疫情何时结束,但今天不会呼吁大家再次闷在家里。就算闷,也是特定区域的特定人群,其他地区的大多数人应该是维持原来的态势,要活动起来。」 视频:战疫新常态下的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完整版) 在此,圈哥整理了张文宏主任谈及的几个要点。 01 「没有运动人类体能会退化, 青少年要回到日常运动中去」 许多学校寒假还没开学,马上就要迎来暑假,张文宏表示「希望父母和孩子在暑假多开展些活动。我个人觉得上网课这种事一直搞下去也是麻烦。」 「没有运动,人类就会完全脱离以前我们祖先的生活,进入一个退化的过程。人不运动,会慢慢进入体能退化的过程,我们的智慧可能一直在进化,但脱离运动,体能绝对是退化的。希望整个疫情尽快控制住,迅速回到青少年日常体育运动中去。」 02 「大多数人要活动起来, 未来要多增加户外运动」 张文宏透露:「临床医生要站在病床边,现在我能陪孩子打打球、跑跑步的时间非常少。我非常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到正常情况。暑假马上来了,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 「之前我特别盼望学校赶快复课。疫情之下,学生刚回学校,一开始体能肯定下降,甚至智力水平也有下降。考试成绩,会有体现。」 张文宏认为,近期零散性病例的出现,并不代表叫停体育运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多数人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样动起来;对青少年来说,也特别需要动起来。「大家不要因为这件事情(北京疫情)阻碍了让孩子出去运动的可能性,又开始全部闷在家里,我们要开始动起来。」 视频:疫情期如何才能在户外打篮球 「接下来的体育运动,首先要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比如尽量选择户外通风的环境等。其次,运动肯定不能戴口罩。有氧运动就是提高人类的心肺功能,戴口罩运动就很搞笑了,这样还会伤害我们身体,这个时候戴口罩对身体没有好处。 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风险都很低,只要有空旷的环境、打篮球选择通风好的场馆等,就算有点距离、有点身体接触,都是没关系的。」 所以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设计一些体育运动,降低防疫上的漏洞,增加通风的环境,增加户外活动,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在这个情况下,体育对于将来的抗疫整体计划的实施,会起到好的作用。 03 「疫情不是我们想归零就归零」 北京出现疫情后,有人担忧,这会否成为新冠第二次爆发的序幕? 张文宏认为:「疫情还没结束,北京疫情小规模爆发,引起整个国家的警惕,疫情不是我们想象,要归零就归零。我一直说,中国努力追求自身接近于零,但真正归零是全球一盘棋,抗疫需要整个世界一起参与。整个世界的疫情没有消停,输入性病例会通过各种途径进来,所以散发病例可能一直会存在。」 张文宏称,此次北京疫情的发生与防疫,存在两个鲜明的特点: 北京的防控响应速度非常快,对疫情掌控速度,不是武汉第一阶段可以相比。 北京并没有整个封城,而是采取重点防疫的措施,所以北京经济社会不会因此停摆。 他认为,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疫情可能会出现小规模爆发情况,但中国不会因为小规模的疫情爆发而停摆,「我对北京政府、中国疾控、北京疾控有很强的信心。」 张文宏表示,这也对体育运动提醒:赛事怎么做好防控,人群怎么集聚,都可以进行一些创意设计和研究,以便在体育重启后有更好的应对措施。 他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虽然无法避免散发病例的出现,但能避免小规模爆发的情况: 散发性案例不可避免,现在小规模爆发的情况,对大家日常工作、生活运动给出提醒:人群聚集的时候,口罩不可或缺。 离开人群聚集的环境后,洗手是必须的。 创造一切可能的通风环境,保持人群距离。 04 「不要看到两个都是海鲜市场就想当然」 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北京的新发地海鲜市场,近期成为了热词,不少网友产生诸多联想。对此,张文宏个人认为,不要看到两家都是海鲜市场,然后觉得完全一样,这次爆发和那次爆发,已经是两回事。 张文宏分析称,这次在北京的疫情,最主要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内,有很多人聚集,整个区域的封闭程度达到60%,这就表示风险性比较高。 05 「暑假带孩子国内旅游应该没问题」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大多数家长不考虑出国旅游,但国内旅游多少也有顾虑:这个暑假,还能带孩子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吗? 张文宏认为,「我的基本判断是,国内疫情防控除了极少数几个区域,其余大多数区域,自己都很好,都在防其他做得很好区域的人。」 他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 「比如,上海人在上海、浙江人在浙江,都很好;但如果上海人跑浙江了,或者浙江人跑上海了,大家可能有点紧张,有点互相提防。大家的心理是,都觉得自己的防疫做得很好,但其他省市来了,都在防别人。」 他表示,只要持有国家健康码,在本地旅游一点问题都没有,原则上跨省旅游也被允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