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疫情蔓延 中国体育企业如何解开对外难题(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4
摘要:除了防疫知识,经历过疫情期间国内体育产业寒冬的陆海峰,还为海外客户提供“商业咨询”。他任职总经理的南通奥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杠铃、哑铃、弹力绳等小型器械,在他看来,疫情过后人们居家健身需求提升

  除了防疫知识,经历过疫情期间国内体育产业寒冬的陆海峰,还为海外客户提供“商业咨询”。他任职总经理的南通奥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杠铃、哑铃、弹力绳等小型器械,在他看来,疫情过后人们居家健身需求提升正是公司发力的机会,“我们先经历了疫情,知道会发生什么。被疫情洗劫过后,健身房很难升级,线下销售会非常的困难,但个人健身用品和线上销售会有明显提升。”他把建议逐一写下发给客户,“帮助他们在逆境中提前准备,生存下来,帮你的客户成为他们国家最厉害的客户,这是我们要做的。”

  在逆境中转型升级

  陆海峰的生意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明显感觉到线上提升量比较大,能有40%-50%的提升。但线下萎靡,挑战很大。”他介绍,展会于企业是重要的线下平台,但通过他前期和客户沟通了解,那些每年都来参加展会的客户中有大部分对今年的计划持观望甚至否定态度,这大大降低了他对今年线下交易的期待,“客户对每年新产品的开发都很看重,希望各类展会能开发线上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甚至在企业的航向上,陆海峰也有了新的考量,“原来我们线上线下的占比是一半一半,我以后可能会调整到60%对40%,甚至70%对30%。”

  “这对我们的渠道建设提出了挑战。”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这次疫情让有形渠道受到冲击,可以让全行业思考如何弥补渠道的不足。同时,对“空间”的探索除了线上之外,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想摆脱困境,可以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国内疫情逐渐好转,这些企业可以重点发力内需市场,用空间换在海外市场等待煎熬的时间,当世界市场复苏的时候,企业才更有战斗力。”

  在王裕雄看来,疫情过后,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较大,不少赛事需求也会爆发,“国内的市场可能短期内会有一个放大的效应,有市场空间可挖掘。”但他也强调,企业也需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同时积极“练内功”,才能应对疫情带来的新一轮挑战。

  袁桂芳感受到了国内市场的“红利”。滑板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国内滑板销售兴起迅速,因此,在海外市场受到冲击时,国内市场订单给了她渡过困境的底气。她甚至开始思考,利用当地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在赛事和体育旅游上布局。

  “这次疫情或许会加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程。”温嘉对媒体表示,许多制造型企业都是被动的思考,大多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条件决定生产内容,以外向型企业的贴牌低端生产为例,因需求量不断,他们依靠加工赚“卖铁的差价”,一年营业额也能达到三四千万元,觉得满负荷运行了,因此,企业负责人很少会主动求变。但这次疫情下,需求被抑制,让他们必须思考价廉物美与低价竞争的差距,开始考虑服务端的问题。

  而尝到了“创新”甜头的杨磊除了专注于防疫器械的生产研发,更投入大量精力在封闭模拟训练的装备研发上,“越是困难期,越是企业研发的主要时期,我们要把传统训练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以保障运动员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训练。”这次疫情,坚定了杨磊产品创新的决心,“只有创新才能在回归本业的时候,在这个行业继续占有一个领先的位置。我迫切希望疫情快点儿过去,回到自己真正的主战场。”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