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青普牵手福建晋江,共同打造文旅行业新地标(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16
摘要:27栋文化商业体均由梧林古建筑所改造,被纳入到整个村落项目的青普核心自营范畴。通过搭建一楼一故事,到来者能以生动的方式去体验、聆听、品尝、触摸,感受梧林当地最原汁原味的特色。当前的规划中,这些老楼正一

27栋文化商业体均由梧林古建筑所改造,被纳入到整个村落项目的青普核心自营范畴。通过搭建“一楼一故事”,到来者能以生动的方式去体验、聆听、品尝、触摸,感受梧林当地最原汁原味的特色。当前的规划中,这些老楼正一步步被改造为“主题博物馆”、“场景体验馆”、“浸没戏剧馆”、“城市会客厅”、“活化新零售馆”等,梧林的历史文化、晋江非遗内容,都将被融入进这些活态化的体验空间。

不仅仅是历史文化,青普还将对传统村落内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文化商业再造。村中已经颇具知名度的两棵兄弟树“龙盘虎踞”和“榕门”,正被开发为梧林特色的“榕树咖啡馆”,到来者可以在这里坐下来,看着榕树与建筑发生的微妙关系,思绪这里当年的风云故事。

村中建筑依据类型及状态不同而各有表达,青普将每栋楼的历史与风格进行梳理后,主动构建出主题性的体验动线,并延伸出三个主体场景,它们分别是:家国情、醉闽南、意南洋。

“家国情”以华侨护国保家的故事为叙事动线。通过将关联性的重点侨楼联动起来,到来者不仅能够参观,还可体验植入在建筑里的丰富艺文内容,根据不同的体验形式去感知主题。

“醉闽南”将闽南传统大厝和公共区域里的百福墙、家庙等串联一起,在建筑内同样植入传统闽南文化体验内容,保证游客能从游览到内容,以吃、玩、看、听等方式立体感受闽南味。

“意南洋”将11栋洋楼和12栋番仔楼捆绑成一个场景动线,不仅在建筑上体现南洋文化,植入的体验内容也是南洋味道。

青普特色的在地人文运营模式

青普自2015年由知名投资人王功权与杨雪山创立以来,即是国内独树一帜的“人文度假”品牌。通过在不同度假目的地打造特色空间与在地文化体验,青普长期致力于构建全新的人文度假场景,和参与者共同诠释基于场景体验所生长出的情感与价值。目前,青普已在京郊八达岭、扬州瘦西湖、苏州木渎、南靖土楼、丽江白沙等地运营五家文化行馆,并根据行馆在地文化开发出近500门艺文体验课程,每一家行馆都成为在地的文化体验中心。

到访青普文化行馆的客人在享受度假时,都会接触到青普的在地馆员,他们自然淳朴的笑容、亲切隐形的服务,常常会带来不同于寻常的超预期度假体验。

实际上,行馆大部分员工都是当地居民,并非专业服务行业出身,青普站在人文度假生活方式综合服务商角度打造的特色运营体系,认为单单体验在地吃、玩、游、乐、住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位鲜活生动的当地人都是一张张鲜活的当地名片,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之间流露的都是本地情感。所以青普文化行馆的员工大部分都在当地招聘,再经过相应的培训,最后打造出一支具有当地特色的运营团队。

同时,有别于既有模式的新概念文旅产品的落地,往往能吸引更多的青年返乡,加入家乡共建的团队,这从经济角度为在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环境,也是青普在每一个目的地都会积极联动本地力量去构建的社区服务共建模式。

青普坚信,打造一个好的文化度假目的地,不能依靠单一业态产品的成功,只有整个周边所有的产品都同时具备高品质服务的属性,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文化度假目的地。

所以,青普的每一个落地项目,都致力于带动周边同类、异类产品的升级,去推动当地合力搭建并维系一个更健康舒适的文化旅游生态系统。在梧林,青普也将打造一个高品质服务样板,与当地居民一起,构建出具有晋江人文特色的运营服务体系。

未来的闽南侨文化窗口

不管在经济支持还是文化塑造层面,南洋华侨群体对于梧林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背后的“侨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青普希望在梧林通过相关文化体验的设计聚焦与商业转化,加深大众对侨乡感知的同时,也将梧林运营成一个闽南侨文化的聚集体,让二者在认知上形成深度绑定。

回到梧林运营商的角度,青普将利用丰富的文化内容资源、境内外的导师团队资源、两岸文化设计联盟、设计师平台库,以及高品质的运营团队,通过这些资源整合的优势,共同就闽南华侨传统文化进行专业的设计转化,在未来将梧林打造成一个闽南侨文化的窗口、闽台两岸文化的交流地、东南亚华侨的汇集地,以打造闽南的梧林为起点,最终使之成为中国的梧林,世界的梧林。

来梧林,不仅是去体验过去的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更是以当代的方式跟梧林发生关系,看到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在未来的可能性。在梧林,读懂闽南与华侨文化!

摄影|宫琳娜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