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在我党我军的建设史上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党我军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军队。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的斗争洗礼中逐渐走向成熟,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始终保持革命斗志,不断总结斗争经验,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成功解决了这个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从此,一个先进政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真正建立起来了,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不竭的力量。 正确的思想不是从天而降的。在纷繁复杂的斗争实践面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认识。红四军党内就建党建军的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是中共中央很快就统一思想,明辨是非,维护了朱、毛的领导,巩固了红四军的团结。1929年12月下旬,古田会议顺利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各地红军逐步实行,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一)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惨痛教训中认识到独立创建和领导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一支自己的军队,进行革命战争。南昌起义后,各地党组织根据“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新型革命军队的伟大实践。 1929年1月,就在红四军和红五军在井冈山会师之际,国民党湖南军阀何键就指挥湘赣两省“会剿”的3万兵力围攻井冈山。红四军主力陷入困境。 当时的情况,迫使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下山,原计划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引开“会剿”之敌。2月中旬,当红四军主力到达赣西南时,井冈山已被敌军占领。毛泽东、朱德便决定利用福建、江西良好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在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这也奠定了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然而,在赣南闽西的长期游击斗争中,红四军内一些人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产生了怀疑。1929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带来了彷徨和困惑,从而也引起许多内部矛盾和争论。“必须要创造新的革命军队”成为这一时期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走出井冈山的红四军,于3月中旬夺取了闽西长汀县城。此地是闽西的物资集散地,有几万人口,商业比较发达。红四军首次进入这样比较繁华的中等城市,不仅筹到大批款项物资,红军战士每人还发了两套军服,五块大洋。随后,红四军又相继攻占龙岩、永定县城,部队也由下井冈山时的3000余人发展到6000多人。 居安思危,毛泽东并未忽视创建新型革命军队的紧迫性。在这一时期,他曾尖锐地指出军队人员构成上存在的问题:“红军第四军产生于封建剥削制度尚未肃清的中国,它的主要成分,又多是从封建军阀军队里头转变过来的”。确实,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军队时,其成分就比较复杂,一部分来自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一部分来自军阀,一部分来自工人,多数则来自农民。因此,各地区的党组织从起义开始,都在逐步对军队进行思想改造。 毛泽东率部队上井冈山前,便在三湾进行改编,决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消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还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但三湾改编为时只有几天,部队就匆匆奔向井冈山,没有来得及形成正式的纲领和文件,只能看作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起步。 而整编后的红四军成分更为复杂,主要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在战斗中又吸收了不少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很多军事干部出身于旧军队,加上部队又一直处于战斗频繁的环境之中,政治思想工作缺失,致使旧军队的不良作风大量残存。随着红军的扩大和新根据地的开辟、革命进一步深入和战争的发展,一些不良倾向开始暴露出来。 当时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盲动主义残余等错误倾向抬头。军中有些人对党委、支部讨论和决定问题的制度不习惯,喜欢“长官说了算”。有些人还有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认为党委领导是“自上而下的家长制”,认为政治部妨碍了司令部的工作,是“卖狗皮膏药”的。 红四军中一部分人认为军事高于一切,主张政治机关附属于军事机关,提出“司令部对外”的口号,表现出严重的单纯军事观点。有些人不关心根据地的创建,不赞成红军宣传和组织群众,不赞成创建革命根据地,而热衷于攻打城市,主张“走州过府”“流动游击”,打下城市就到那里吃吃喝喝。有的干部经常打骂士兵,枪毙逃兵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消极言行扩散开来,不仅导致红四军党内对组织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原则、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地位等一些原则问题产生了不同认识,发生了争论,还影响到红四军的上层,从而引发了领导干部之间的争论。 (二) 1929年3月20日,前委汀州会议决定,在赣南、闽西20余县实行公开武装割据,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此时形势趋于稳定,红军发展态势非常之好。然而,在此前后,红四军党内逐渐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持续发酵,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日益滋长、泛滥,部队思想处于一种动荡混乱状态。红四军内部矛盾最终激化,聚焦在了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的争论,也就是前委、军委之争。 当时直接领导红四军的党组织有三个:湖南省委前委,书记是毛泽东;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也是毛泽东;红四军军委,毛泽东当过书记,后来,朱德和陈毅也分别当过书记。中央规定“特委及军委统辖于前委”。2月初,在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由于特殊时期为提高决策效率而取消军委。前委“遂决议军委暂时停止办公,把权力集中到前委”。在3月底,军委设置问题又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军事上多次失利,政治工作有些弱化。红军在游击状态中产生诸多错误思想,又由于红四军自下山以后,连续作战,且频遭强敌追击,部队中军阀残余、流寇思想、单纯军事观点等有所抬头。一些指挥员热衷于太平天国式草寇生活,不愿做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根据地的艰苦工作,加上旧军队带来的影响制约了共产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建立。另外,当年随朱德上井冈山的湘南农军,在半年内被遣返了7000余人,离开井冈山后死伤惨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始终没有作出结论,影响了红四军领导之间的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