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的观众会发现,像《微微一笑很倾城》《七月与安生》《快把我哥带走》多么,把对抗个IP分别改编为电影与剧集渐成常态,只管都有蹭IP的热度,但口碑却大相径庭。
甚么样的IP具备改编成影视剧的价钱?哪些IP切当改编成影戏,哪些又恰当改编成剧集?为何匹敌个IP改编的电影和剧集口碑会差那么多?新京报为此采访《七月与安生》剧集导演崔亮、爱奇艺文学事业部冻千秋总经理、剧评人等影视行业从业者,试图从中找出IP影视化告捷与失败的规律。
1 文学改编占比大
可改编的IP类型多 文学仍旧是富矿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家产”。IP改编的影视剧指的是从“知识家当”(文学、动漫、音乐、电影、剧集、游戏等)衍生而来的电影与剧集。夙昔前,得多影视剧导演都是从《十月》《收获》等文学杂志,可以或许是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里寻找适合改编的IP母本。但按照现在影视行业的语境,IP改编不再指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指本身就领有定然的粉丝数目的IP母本,可以是抢手的游戏,也能够是大火的综艺节目,以至是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曲。
过去的5年里,《爸爸去哪儿》《驰骋吧兄弟》等大热综艺就曾被改编成电影,并播种了不错的票房成果;根据高晓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改编的同名电影拿下近5亿票房,《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栀子花开》《爱之初体验》等曾经盛行的金曲均被改编成了干系影视剧。一时之间,似乎只有是个有粉丝、有无名度的盛行文明形式都能改编成影视剧,是否文学作品并不需要,是否有文学性也不必要。但是,音乐、综艺等风行文化元素改编成影视剧只不过事件本身比拟受关注而已,数据统计究竟显示,文学作品依旧是影视剧IP改编的首选,所占权重尤其高。本次纳入统计的30个IP改编影视作品中,2个改编自漫画;其它28个均改编自文学作品,占比高达93%。文学作品,仍然是影视剧改编的富矿。
尽管当下的风行文明里,观众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影视剧、动漫,甚至短视频,文学作品排位比照靠后,凡是是能孕育发生短暂影响的影视作品,大可能是根据优良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其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张艺谋口碑最好的片子,几乎都改编自古代须要作家的小说,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姜文的《阳光光芒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植物锋利》;冯小刚的《我不是潘弓足》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破冰步履》的导演傅东育以为,文学的力量对影视作品是相等必要的。“影视作品有两个底子,就像一小我的脑壳之下有支配两个肩膀,左边的是文学,左边的是美术,它决议了你的作品未来的高度与深度。假设没有文学,我觉得影视从某种意义下去讲是不具有的。”
2 先影后剧占比大
互联网产品思想培养低分
一个被影视行业认为有改编价钱的IP,影戏片方和剧集制作方谁会先下手改编?统计数据显示,先影后剧的占多数。14个文学作品IP里,有7部是先被改编成了影戏,尔后被改编成了剧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等4部IP,是改编的片子与剧集在同一年上映/播出。思虑到电影的制作周期宽泛比剧集长良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版剧版对抗年上映的IP,实际上是电影版改编动员在先,理应归入“先影后剧”的序列。先影后剧总数多达11个文学作品IP,占比79%。
值得一提的是,“先影后剧”的IP改编作品里,少数是芳华题材,况且大都口碑不佳,网上评分不合格。广东省影协副秘书长郑炤魁向新京报赏析指出,这与2013年-2014年《致芳华》和《小时期》掀起的IP改编高潮,互联网本钱鼎力大举入局片子产业无关。《致青春》改编自辛夷坞同名小说,由赵又廷、杨子姗共同主演,投资6000多万,上映后告捷夺取7.19亿票房,成为当初外洋票房最高的芳华片,位列2013年整年电影票房榜第三名;郭敬明执导的《小时期》系列电影三部曲票房收益累计跨越13亿。雄厚的投资报答比让本钱市场闻风远扬,阿里巴巴、乐视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影视产业。
2014年,时任乐视影业CEO张昭颁发进入影戏“网生代”元年。“网生代”将作品视为产品,以产品司理的思想发明用户体验,打造电影产品。张昭眼中,郭敬明是第一个真正含意上的影戏产品司理。而郭敬明执导的三部《小时代》,Internet评分没有一部跨越5分。
2015年11月,时任阿里影业副总裁的徐远翔提出了“IP为王,不再请编剧”的概念以及“IP+明星+概念”的票房领取公式。
“产品司理”和“IP为王”的思维之下,每整体都想着把一个个IP工程尽快变现赢余,每团体都在问票房怎么样,没有人去问影片好不佳。事实天然是一批同类型的青春题材IP改编电影工程落马,往后遭遇口碑滑铁卢。侯孝贤2015年在北师大秘密时曾痛批片子产品司理导演:“天天忙着抓各类风行元素,这次想10亿,下次想20亿。你每天盯着观众干嘛?片子是对于人的,你对人彻底理解,拍进去就能激动观众。你可以获胜一两次,不会永恒成功。因为你不是在创作,你是在帮观众找器材将就看。”
3 先拍比后拍的口碑好
先发优势一直具备 后刁难以超越
抗衡个IP改编,不管是先影后剧,照旧先剧后影,从网络评分统计数据来看,先拍的作品广泛比后拍的作品口碑更好。例如,2016年播出的剧版《最好的我们》Internet评分8.9,2019年上映的影版《最好的我们》网络评分只有5.4……基于对立个IP改编的影视作品,“先发上风”十分显然。
郑炤魁显示,同一个IP改编的影视剧,假设前作口碑不错,后作的确很难超越,因为观众会以一个更高的规范来申请后作。“相似的征象也出现在影视剧续集上。好莱坞的经典影片,狗尾续貂的遮天蔽日,续集能超越前作的尤为少,《落幕者》算一个吧,《银翼杀手》只能算达到了前作差不久不多的水平。”在他眼里,只管观众对后作的要求会更高,但无能否定前作的胜利会为后作蕴蓄观众,只有创作者经受打磨内容,他的静心是能够失掉观众的抵赖的。
安妮瑰宝的《七月与安生》先被曾国祥拍成了片子,于2016年上映,豆瓣评分7.6,周冬雨与马思纯凭借该片获患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七月与安生》剧版正在播出,导演崔亮承受新京报采访时婉言,他更盼愿观众把剧版当成一个全新的故事去审视。“但创作者也有承继着制造一个全新的故事的初心去创作。不能光彻底申请观众用一个不异样的规范,严惩地对待,而我们本人创作的时刻,却没有带有真正从0到1的翻新意识去做,如许的话,是对别人太过于严苛,而对本身太过于抓紧了,确凿应该反过来,当我们带着真诚的创作理念去做了这样的内容,观众是可以明晰地用多么的尺度去对待你的。”但从该剧播出后几无水花,连网络评分都不有的情况来看,“创作一个新故事”没有被蒙受。
4 匹敌年面世,剧比片子口碑好
剧集创作空间更大 Internet文学还需自我选拔
若是不思考“先发上风”,只对比抗衡IP改编又在对抗年上映/播出的影戏与剧集,剧集的口碑评分明贵要优于电影。改编自匹敌个IP,又在统一年上映/播出的影戏和剧集,确实不具有谁受谁影响的标题问题,为甚么口碑表现会泛起分歧呢?
剧评人李楠阐发认为,对抗衡个文学IP而言,剧集与片子,谁拍得更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轨则。起首要看原著的体量,内容体量较小的,在改编上更适合拍成电影。因为电视剧篇幅的原由,需要少许的改编和精简,很难防御一部分创作者为了充集数而灌水,梗概在改编进程中不依照创作轨则、人物本色作为创作准则,以至于最终不但原著粉不承受,丢掉了原著的初衷,新观众也会感应不明所以。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可能电视剧二度改编时会加倍有迹可循;而对电影来说,则需要梳理此中的构造,保存最精辟的一小块,并发展适度的提炼萃取。相较而言,这个维度上片子的改编难度会大于电视剧。
崔亮显露,剧集的篇幅相比长,会更无利于创作者去塑造多元化的一面,因而针对统一个IP,改编成剧集的时分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我不知道其他的改编是怎么样样的,最多在《七月与安生》这部剧上,IP给予我的空间是我能够让不日的安生与七月更平面、蕉萃的一个条件。”崔亮也浮夸,岂论把原著小说改编成剧集仍是片子,都是一种再创作。“创作职员定然要知道哪些是可取的,哪些处所不一定要下光阴去做少许的改造。只有找准了何等一个点,驾御住何等一个度,这个作品才不会走上老套的翻拍之路,炒冷饭,才会常变常新。这才是创作的真谛,而不是简单意思上的仿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改编以后的剧集口碑优于影戏的IP绝大一小部分是Internet文学,而不是保守文学。
事实上,比年来既被改编成电影又被改编成剧集的文学IP中,Internet文学占了大多数,古板文学反而是小众。是否Internet文学IP更切当改编成剧集而不是影戏?爱奇艺文学事业部总司理冻千秋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现,“的确改编成片子以后口碑和票房对照好的都是保守文学,比方《落难地球》。Internet文学改编成电影,口碑和票房都好的未几。片子院的用户构成跟Internet文学的用户形成是有瑕玷的,网剧与网络大影戏和网络文学的用户则是一脉相承的。良多人看剧可能即是为了文娱,看完聊谈天;看影戏需要买票走进影戏院,看完各人照常巴望有一些思考的。当然,这也会倒逼Internet文学创作出真正能发生发火深邃深挚影响力的作品。”
剧评人李楠表示,无论是改编成片子照旧电视剧,最需求的都是遵循合理的创作规律,生计原著最想要传布给观众的理念、人物性情、剧情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选角。良多口碑不太好的作品,大多都是由于改编、剪辑错乱,选角不合适人设,有“炒冷饭”的狐疑。斯时IP也曾再也不是万能的,IP好,改得欠佳,照样不有人买单。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全数创作永远要从内容启碇。
(记者 杨莲洁 张赫)
(:韦衍行、丁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