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坚持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促进学校全面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全面统筹、创新探索,着力提升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水平,为推动厦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和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文明校园创建组织领导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厦门市教育系统掀起新思想“大学习 大宣讲”热潮,组建宣讲“轻骑兵”“小分队”,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共宣讲583场次,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创建文明校园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充实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级各类学校做到“创建工作有人抓、活动阵地有人管、责任制度有人督”,扎实有效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工作统筹,明确主体责任。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党委会、行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分析形势,研究制定工作意见和措施,做到文明校园创建“四纳入”即:纳入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学校、年段、班级目标管理,纳入干部、教职员工绩效考核,纳入教育督导工作体系,明确任务,区分责任。 厦门实验小学开展“梦想嘉年华,放飞中国梦”活动 注重健全机制,提升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效 一是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市、区两级教育系统管理部门及时学习贯彻传达上级相关文件,定期不定期召开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会议,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工作跟踪指导,解决矛盾困难。学校每月召开1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反馈会,协调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各项工作。 二是坚持指导培训制度。密切联系文明办各处室对学校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指导具体工作,重视操作细节培训,对于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组织现场办公,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提交市教育局会议研究。例如,针对一些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台账整理不规范,方案、说明报告、会议纪要格式混乱等问题,邀请评审专家专门进行培训指导和在线解答,组织各学校到厦门六中、厦门实验小学等文明校园创建的先进学校现场观摩、学习,推动创建工作科学有效展开。 三是坚持微信联络制度。创建“厦门市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微信群”,及时转发上级工作要求、新鲜经验、创新做法,及时反馈在文明校园网络注册、申报过程中各种疑难杂症,为各个学校排忧解难,确保创建工作不断线。四是坚持督查通报制度。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督导室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督导巡视,围绕文明校园创建“六个好”标准开展现场督察、台账审阅,经综合研判发布通报,传导校园文明创建工作压力,形成文明校园创建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五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依据文明校园“负面清单”,对涉及存在“负面清单”中所列3种情况之一的学校,实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一票否决。六是建立协调联动制度。与公安、交警建立校园综合治理、司法定期送课到校工作制度;建立校外场所德育基地,营造校园周边良好环境,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非遗高甲戏走进厦门一中校园 注重创新推动,打造文明校园创建特色品牌 一是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色品牌。开展“全面三进”。举办“课程育人 学科育人”课堂展示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是打造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特色品牌。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名家进校园”、经典诵读、朗读者等系列活动。开发富有传统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立足厦门侨乡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践活动,弘扬“嘉庚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网上祭英烈活动”、“向国旗敬礼”、《弘扬“红船精神”史料巡展》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青年学生重温党的历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校园红色阵地。 三是打造校园垃圾分类示范特色品牌。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校园文明创建再提升的重要抓手,推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化。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本课程,融入校园“五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安全节、体育节);融入学生社团,融入夏令营活动,融入基地教育,厦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厦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四是激发学校活力,打造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厦门一中开展“文园教师文化共同体”“书香校园”的建设,形成“文化一中”的校园特色;厦门双十中学打造“体育强校”,在各类体育艺术青少年赛事斩获佳绩;集美中学立足“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围绕嘉庚精神打造校园文化;厦门二中足球队勇居全国校园足球赛前列;厦门六中合唱团走进央视,把歌声唱遍全国大江南北;同安一中开展全员志愿服务,老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带动社会文明风尚;厦门外国语学校机器人队伍走向世界。(厦门市教育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