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快递配送,成为社区服务的“刚需”。快递小哥曾被盛赞为“疫情中的逆行者,在平凡中表现不凡”“奔波在大街小巷,给人民群众送去的不仅是生活必需,而且是人间温暖”。尽管如此,许多快递小哥却仍被小区保安拦在外面。 叶丽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自己的代收点曾按规定休业,但许多快递员和业主都打电话给自己,希望恢复运营。2月底,叶丽重新开业了。 “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方受管控措施的影响,出现拒绝快递员进入社区,小区末端派送设施闲置现象,影响了派送效率和群众体验。”福州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章龙华表示,疫情确实暴露出了“最后一公里”仍旧存在的问题。 问题有两面。章龙华表示,一方面,城乡邮政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末端“最后一公里”频频出现包裹投递难、接收难问题;另一方面,即便是快递设施完善的地方,管理不畅,也会影响老百姓的体验。“这是当前邮政快递企业和社会公众面临的共同课题。” 如何既靠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完善顶层制度设计?长期致力推动邮政快递末端基建的章龙华表示,公共属性是邮政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应当明确的。 据介绍,2018年开始,福州市启动全省首个市级中心城区邮政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及快递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福州市规划部门同时在规划管理中明确了“新建工业、商业项目和居住小区应预留物流用地和配送末端网点用地,将快递服务网点纳入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在校学生数量超过1万人的高等院校和已建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应提供面积适合的快件用房”等条件。这无疑为快递代收行业规范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顶层设计。 “现在的快递代收点,很多都在小区外围,有些离小区还有点远,如果设在架空层,又会面临一个经营合规性的问题。”章龙华表示,推动新旧小区配备快递用房,并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在规范化管理后,面向市场进行政府购买,便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快递,是市场,也是民生。记者了解到,今年福建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年要在全省建立广泛覆盖的快递末端服务网络。业内人士认为,落实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公共属性,创新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方式,不仅是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将是创业的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