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15日讯 据福建日报App-新福建报道 14日晚近10时,福州火车站,从三明出差回福州的林先生一边走向出站检查口,一边打开手机找出自己的健康二维码。在检查口处,他将健康二维码连同身份证一并出示后,几乎没有停顿就顺利出了站。“这几天我在省内莆田、漳州、三明等地出差,每次进出车站、入住酒店,都有工作人员提示出示健康二维码;乘坐动车时,列车员也会提醒所有乘客全程戴好口罩。”林先生说。 连日来,记者在福州市地铁站、福建省立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永辉超市屏山分店等地随机采访时看见,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对所有进站搭乘地铁、进入医院就诊、进入超市购物的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量并要求佩戴口罩。出入这些地方的人员均全力配合。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全省各地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筑牢数字防线、海上防线、口岸防线、村居防线、全省全员防线“五道防线”,全面加强“海”“陆”“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毫不放松织密织牢外防输入、核酸检测、无症状感染者管控、重点场所防控、社区(村居)精准防控“五张网”,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根据入闽流入地不同,属地应急指挥部采取精准防控措施,落实严密的健康管理措施。截至6月13日24时,福建已连续108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累计本地确诊病例296例,治愈出院295例。 疾控专家建议,夏季是各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切记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特别是不生吃各种冰鲜海产品。市民购买鲜肉类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生鱼海鲜、生肉,可以用袋子或手套隔开,在购物筐中避免与果蔬或其他熟食混装接触,回家后及时分装处理;做饭时,案板、菜刀、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处理生鱼海鲜、生肉后必须马上彻底洗手;食物要煮熟烧透,不能食用生冷食物。 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下面这三种情况仍要佩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是在一些比较封闭的公共场所,比如公共交通工具、电梯、人多的公共场所里面,建议佩戴口罩,因为可能会接触一些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员。 二是当生病的时候,尤其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主要是为了避免把病源传给其他人。不仅在疫情期间,将来在任何时候都要遵照这个原则,生病的人要戴口罩。 三是在特定的环境内,比如去医院,不管是去医院就诊,还是陪同亲友去医疗机构,在医院这种场所内都要佩戴口罩。 (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标签: 责任编辑:颜玲玲
相关新闻 13日,福建0新增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福建省卫健委发布 一、境外输入疫情 6月13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0例。 当日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疑似病例0例。 当日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0例。 截至6月13日24时,福建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5例(已治愈出院61例、目前住院4例,无死亡病例);现有报告境外输入疑似病例0例;现有报告境外输入无症状... 福建南靖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木偶表演。 张梦帆 摄 中新网福建南靖6月13日电 (记者 张金川)6月13日为中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10点,在福建土楼(南靖)景区世遗怀远楼前广场,木偶、长嘴壶、客家山歌、公背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继上演。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有奖问答、知识灯谜... 福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6月13日,演员在福建省福鼎市开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进行舞蹈表演。 当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各地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演活动,展示福建非遗魅力。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6月13日,艺人在福建省福鼎市开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进行畲族...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瑰宝,绽放“福建光彩”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自然神奇造化,文化薪火相传。13日,我们迎来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迎世遗·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主题,全省220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精彩袭来,将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福建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连接历史与未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近年来,我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始终把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第一位,以时不我待... 《世遗在福建》大型直播节目推出台海网6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3日,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倾力制作的大型直播节目《世遗在福建——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报道》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带领大家一同领略福建的世遗之美。 当日,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派出超过20路记者、联合全省各地电视台,上百人的制作团队,通过SNG、4G连线等方式展开两个小时的直播。 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