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新的行业风口下,尹峰再次另辟蹊径,把门店的流程标准化压缩在一台可移动的咖啡机里,运营起轻资产模式的智能新零售的咖啡机终端。据尹峰介绍,这种模式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多、快、好、省。 “多”是指产品多,和线下门店一样,咖啡之翼的智能咖啡机可制作4类16款产品,而且还可以持续上新。同时,“多”还体现在出品多,一台机器可以无故障运转125000次,相当于一个人工咖啡师7年的工作量。 “快”体现在出品快、开店快以及回本快。一杯咖啡智能咖啡机40秒即可制作完成,比人工手冲快几十倍;也可1秒开店,智能咖啡机通电即可使用,比线下几个月的开店周期快很多;同时还是零风险,第一杯即可赚钱。 “好”是指原料好、硬件好。据尹峰透露,咖啡之翼的智能咖啡机原料100%现磨哥伦比亚阿拉比卡咖啡豆,而且机器大部分原件都是进口,超高耐磨,低故障。 “省”则一目了然,智能咖啡机既能省人省电省房租,还省时省力。 而据公开数据显示,仅2017年,咖啡之翼在智能咖啡机业务的收入就高达4000多万元。 用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教育市场——咖啡只是咖啡,一件让我“习以为常”的消费品 尹峰曾这样说:未来咖啡将从一件高高在上的舶来品,正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这是一种消费产品认知的转变,也是咖啡之翼作为本土咖啡品牌“咖啡全民化”的愿景和理想。 的确如此,一个市场的成熟,他出现的方式一定不是“新鲜感”或是“炫耀”为目的,也许更多的是“习以为常”。 直到今天,大多数人看待咖啡的眼光或许还是“小资的生活情调”亦或是“星巴克”,用喝咖啡来凸显自己“生活方式的不同”。只是,那些口口声声宣扬“教育市场”的伙伴们,或许都忘了,如果一个市场只能用高级感来加持,那么他注定只能通过“维持高级感”来保证“消费稳定性”。而那些以“高级感作为潜在心理安慰和炫耀资本”的人,也注定只能是小众。 一台智能咖啡机,“无处不在”,挨着大家早已熟悉的智能榨汁机,在公园、商场、学校等公共场合,用一种看似“平凡”的姿态,告诉消费者,这就是一杯咖啡,口味还不错。这样的市场教育,相较于“高级+距离感”似的影响,显得更直接,更有效。 对于智能咖啡机而言,它的春天已经不远了。到那个时候,喝杯现磨咖啡就是喝杯现磨咖啡,就像在街边随便买杯饮料一样,没什么“新鲜”,也没什么可“炫耀”。这才是“咖啡”最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