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要清醒地认识到,“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降等级”不能“降警惕”,旅行前一定要做好防疫功课。应提前申领目的地健康码,备齐口罩、消毒液等个人防护物品。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留出更多检疫时间、遵守公共秩序,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护好未成年人。游览中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尽量选择采取分餐制的餐厅,坚决拒食野生动物,不乱扔垃圾。 ■ 谨防违法低价游 理性消费记心头 不合理低价游就是使用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游客报名旅游,行程中充斥着大量购物和自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商家实现获利,游客一旦消费不足,旅行社就不给游客安排游览、酒店、返程,甚至出现当地导游威胁恐吓游客的行为,郑重提示广大游客出行不可只看价格,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游客贪图便宜的心理。 ■ 旅游合同不可少 契约精神传家宝 旅游合同是旅游维权的基本依据,游客在报名参加旅游时不要轻信商家广告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可主动要求将所有约定写进合同,具体来说就是把旅游日程安排、路线、价格、交通、购物、住宿与就餐标准等内容予以确定。签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有争议处,可另行约定。 ■ 体验项目谨慎选 建议购买商业险 暑期选择去海边的游客激增,经营者会销售琳琅满目的旅游附加产品:浮潜、快艇、潜水、滑翔伞等项目抓人眼球,游客在体验这些项目前应该了解到这些项目较为刺激,风险系数较高,对于身体的要求也较高,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体验。切勿在不明水情的区域游泳,建议游客在出行前购买一份旅游意外商业险,让出行更有保障。 ■ 合理维权勿吵架 避免损失扩大化 旅游过程中如发生权益受损或纠纷,游客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备日后维权,切不可采取拒绝登车、登船等过激行为,致使旅游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把单方面违约变成双方责任,人为扩大损失。游客在旅游合同结束90日内可向属地旅游部门投诉,直接拨打88908890或12301电话投诉,也可通过手机微信或支付宝中城市服务选择旅游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