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柯睿 黑格尔有句名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展开翅膀,飞走了。这种隐喻性的哲学思维也可以用来描述中西部城市在2020年疫情阴影下的竞争中取得的突破。 截至7月28日,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有19个城市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其中长沙、杭州、无锡、苏州、重庆、深圳、济南和成都等8个城市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正增长。此外,在全国中心城市中,Xi的增长率引人注目。 除了位于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的杭州、无锡和苏州,长沙、xi、西安、重庆和成都都是中西部地区的“新一线”城市,它们的表演有点像黎明时分起飞的猫头鹰。 中西部主要城市在疫情下"出圈" 长沙一直在中国城市的“集群”中保持低调,这次却占据了C的位置。 上半年,长沙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2%,在上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万亿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根据长沙市7月26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1.21亿元,比一季度增长2.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为什么是长沙? 第二产业的强劲表现是关键。 据当地官方媒体《长沙新闻》报道,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1-5月份增长1.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增长2.3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16.2个百分点。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也是一个亮点。 上半年,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比一季度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和1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分别增长29.2%和58.5%。 在互联网上,长沙一直被称为“黑马”和潜在的城市。一个原因是其房价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但省会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高。 长沙此次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网络说法。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777元,同比增长4.8%,比一季度增长3.0个百分点。 西部"双星"重庆成都表现出色在意料之中 重庆和成都,作为西部的“双星”,预计这次会表现不错。 2018年,重庆首次加入“2万亿元俱乐部”,与深圳和广州展开激烈竞争;2019年,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23605.77亿元,接近广州。 今年上半年,重庆超过了广州。 上半年,重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由负转正。重庆的经济总量超过广州241亿元。 上半年重庆几项主要指标表现强劲: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07.84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1.97亿元,增长0.5%;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比一季度增长16.3个百分点。
图片 成都的表现一直很稳定。 上半年,成都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1亿元,同比增长2.0%;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1.3个百分点。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迅速,成都市天府新区和“靳东”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0%和4.5%。在建设项目增加和建设进度加快的推动下,传导效应不断显现,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趋于活跃 5月17日,在Xi举行的两次疫情后会议明确表示,“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将地区生产总值提高7.5%左右”。 Xi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龙头城市。然而,它也是全国九个中心城市中唯一一个经济总量不到一万亿的城市。 根据Xi官方信息,该市工业生产迅速恢复,高科技制造业继续发挥其实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一季度增长8.3个百分点。 从这个增长率来看,Xi加入“万亿俱乐部”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在全国中心城市行列中,Xi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但作为省会城市和西北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发展前景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逆势增长:昙花一现还是锋芒初试? 今年上半年,前20名GDP20排名的变化是由疫情引起的。 2020年初,随着COVID-19肺炎的爆发,主要城市的经济活动停止,第一季度当地经济普遍承压。 在疫情的影响下,除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武汉外,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的经济弹性得到了凸显,经济逆势增长。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在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流通受阻,上游供应因运输限制而收缩,下游需求减弱,使得中游生产库存积压风险上升。特别是在国外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城市的经济压力不小。 广州是一个典型的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外向型经济比重很大。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一方面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受到冲击,海外订单被取消,经济受到影响。 相反,成都、重庆、Xi和长沙作为内陆城市,一般比广州等东部城市受疫情影响小。 根据上半年相关城市的工业数据,广州第二产业同比下降7%,成为减缓广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成渝、Xi三市第二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0.9%和5.5%。 据重庆市统计局分析,上半年,重庆八大支柱产业逐步恢复,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2.1%、1.3%和0.9%;其他支柱产业的衰退有所收窄。6月份,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其中汽车和电子行业分别增长25.0%和12.1%。 可见,重庆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是产业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金融和物流大幅反弹,汽车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在成都,双流机场6月份的旅客吞吐量达到323.7万人次。自3月份以来,客流量持续上升,当月和上半年的客流量居全国第一位;起飞和着陆架次为27,000,连续两个月居世界第一。另外,上半年成都国际列车1810辆,增长40.9%,其中中欧列车增长57.7%。 上半年,成都与“一带一路”、欧盟和东盟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分别增长45.4%、42.1%和28.2%。 这一成就意义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正在悄然改变中西部地区的区位条件。随着中欧列车的开通,重庆、云南等一些内陆地区现已成为边境地区。例如,从香港出口到俄罗斯的高价值货物中,有40%是通过重庆转口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海运,而是通过中欧列车。 此外,由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