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采用产品管理团队和产品开发团队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自主研发。产品管理团队由公司技术总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研发项目过程中所有重大事项进行评议审核,对研发开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变更进行决策;产品开发团队则主要由研发实施相关的业务部门、技术部门(模型研究、算法建模、应用开发与测试运维支持等)核心成员组成,主要负责承接公司产品管理团队下发的任务,对所辅助的研发内容实现技术定义、开发、交付、维护、服务的具体实施。 问:请介绍数据科学技术的革新对经营模式的影响。 赵龙:5G技术、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会带来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公司需要增加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数据存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采购;另一方面,需要公司对相关数据科学技术进行持续的更新、优化,以便更加迅速、有效地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并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结果。公司的经营模式可能会随着上述关键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公司将基于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提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和部署,以顺利适应可能发生的变化。 问:请介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特点。 徐景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存在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收入及净利润占比较高。2017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占全年比分别为40.51%、38.88%、35.28%,净利润占全年比分别为72.61%、67.36%、61.29%。 问:公司近三年的营业净利润是多少? 徐景武:2017年到2019年,公司营业净利润分别是3567.75万元、6321.57万元和6158.06万元。 问: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是多少? 徐景武:2017年到2019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08%、39.14%和39.12%。 发展篇 问:公司业务分析能力的可持续性如何? 赵龙:公司持续将业务分析能力迁移至新行业或新应用场景,实现应用领域的创新;不断将成熟的专业分析技术能力,融入到相似业务模式的新行业与场景,结合新行业的特点进行升级改进,快速实现对新业务场景的覆盖。例如,公司将擅长的商业企业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技术引入到旅游行业,帮助景区实现对游客的专业化分析,以全新的分析模式实现旅游数据的应用。 问:公司数据科学技术应用的可持续性如何? 赵龙:公司持续将数据科学技术的应用扩展到传统行业(例如钢铁、煤炭、物流供应链、工业制造等),创造性地改变该行业固有业务模式。公司专业的数据科学团队能配合行业专家知识模型,快速实现行业内数据的专业理解与优化技术建模。例如,在环保行业中,公司采用行业专家与数据科学团队共同协作模式,研发了基于污染传播物理模型和环保数据分析模型相结合的溯源数据分析模型,优化了环保行业现有的污染溯源传播的解析治理模式。 问:公司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赵龙:公司的竞争优势有:1) 在数据分析领域深耕多年,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2) 拥有优秀的团队,具备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3)优质的客户资源促进了公司技术水平的提升;4)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具有先发转型优势。 问:公司拥有哪些核心技术? 赵龙:公司目前一共拥有4项核心技术,分别是商业消费服务数据化分析技术、个性化用户分析与智能应用技术、运营效能分析与优化应用技术和生态环保的数据化分析与治理技术,从中衍生出20项核心技术子项,并应用于汽车、TMT、环保、教育、快消、医疗等多个商业领域。公司4项核心技术的基础是相关数据科学技术及垂直领域的专业方法模型,均使用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统计等数据相关算法或模型,均为常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问:公司在研项目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以及技术储备情况如何? 赵龙:公司根据未来2年到3年的市场需求,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将研发成果应用的主要方向确定为:1)将会产生大量数据的新兴行业,或已经具备大量数据且其数据具有较大应用和挖掘价值的现有业务场景;2)可通过数据分析方法优化现有业务模式的传统行业,帮助传统行业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基于此,公司在研项目主要聚焦在物联网、生态环保、政府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据分析应用,同时积极将现有业务中的优势行业或服务进行智能化、产品化研发。公司技术储备较为充足,各项目的研发工作稳步推进。此外,公司在研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分布在多个领域,有利于风险分散以及业务扩展。 问:请介绍公司的技术创新机制及安排情况。 马亮: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型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公司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内外部协同的技术创新机制,具体如下:1)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制定了面向数据应用的创新性研发与开发管理制度;2)树立了基于数据创新的文化,鼓励全体员工在与数据相关的技术与应用方面积极创新;3)在技术团队组成上,十分重视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打造多层次稳定的人才架构;4)持续加大以数据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研发投入;5)建立完善的与技术研发相关员工的激励制度。 问: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会有长期影响吗? 马亮:2020年一季度,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业务订单量有所减少;进入二季度后,公司业务有所恢复,截至4月30日,新增订单约8618万元,累计在手订单约20348万元,其中约13777万元预计于2020年内执行完毕。鉴于本次疫情预计仍将持续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公司上下游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恢复,公司业务将进一步恢复和拓展,本次疫情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行业篇 问: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哪个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