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对此表示,该患者的症状是非典型性的,首先他没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一直没离开过天津,也没有与其他病例的接触史,按照目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病例定义,他并不属于被监测人群。其次,他的临床症状是轻症,只有轻微发热和咽干,并没有胸部影像学改变,“因此医生在拿到核酸检测结果之前,只能把他初步判定为其他疾病。” “这种没有流行病学史的确诊患者在全国来说都非常罕见。”张颖说,这也提醒大家应升级对发热门诊的管理办法,“应把所有来发热门诊的病例按照可疑病例来管理,一定要等到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才能让患者离开。” 通过与患者长时间沟通,张颖了解到,该患者在家自行服用过药物,这是导致地铁测温设备未能将其检出的主要原因。该患者也表示,乘坐地铁时全程佩戴了口罩。 “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张颖同时提醒,天津地铁除了在入口处需要市民配合用手机扫健康码之外,每节车厢门外也设有扫码标识。她注意到,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进入车厢前扫码,“这位患者就没有在进入车厢前扫码,这就使得排查密切接触者的范围大大增加。” 为严防疫情扩散,天津市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工作场所和住所进行消毒等疫情处置工作,追踪其密切接触者等高危暴露人群。各区连夜开展目标人群排查,管理、核酸检测等工作。因为病毒溯源尚不清晰,天津扩大了排查的范围。一方面,对该名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进行了隔离管控,经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353例,但检测核酸以及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数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目前已采集核酸检测样本925人,采集血清学样本368人,目前结果均为阴性。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865人。“也就是说,这些重点人群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不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 另一方面,天津对重点场所也升级了管控措施。该患者工作的酒店和居住的社区均进行了严格管理。与此同时,天津市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封闭场所也均加强监管措施。 张颖在受访时提醒,对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尤其要重视监管,“不单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他类批发市场也往往都是人员密集,有的也在封闭空间里。” 为了让发热门诊真正成为新冠疫情防控的“哨点”,近日,天津市卫健委约谈了部分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针对个别医院标识不清、患者到发热门诊后自行离开医院、部分时段出现患者就医和核酸检测等候时间较长人群聚集等问题,出台了6项加强整改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患者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实现发热门诊全过程封闭管理。对发热且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实行严格封闭管理,必须在发热门诊接受严格核酸检测和临床排查,不得离院。落实首诊责任,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张颖表示,从目前排查、流调和检测情况看,天津整体环境是安全的,居民无需恐慌,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对于该病例的感染来源排查工作仍在继续。6月19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将该病例的病毒株送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基因检测。张颖说,目前正在等待基因测序结果,希望测序结果能够对疾控人员下一步的追查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