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天津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一个中俄元首高度重视的大项目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6
摘要:前两天有一个大新闻—— 习近平和普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莫斯科,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共同见证一条贯穿中俄的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 说起来,中国这些年的能源项目不少。但像这样的规格,不多。而且,在仪式现场的新闻稿里,两国元首还把这条管道称为“

前两天有一个大新闻——

习近平和普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莫斯科,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共同见证一条贯穿中俄的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

说起来,中国这些年的能源项目不少。但像这样的规格,不多。而且,在仪式现场的新闻稿里,两国元首还把这条管道称为“拳头项目”。

为什么这条管道如此重要?

12月2日,中俄两国元首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图源:新华社)

说起来,修条管道很不容易。这个名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项目,中俄两国光谈判就花了20年,直到2014年两国才签署了项目合作书;之后,修建又用了5年。

这还没完,这条管道还得在中国境内继续修,连成网,输送给包括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更多地区。

投产后,这条管道2020年输气量就达到50亿立方米,然后将提升至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签了30年,也就是1万亿立方米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功夫?为什么谈20年也要谈?

因为中国越来越需要能源。人口多,发展快,能源跟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开车要石油,取暖做饭要用气,工业生产就更不必提。

这些年,中国能源进口的力度越来越高。去年是一个关键年份——中石油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就在2018年,中国同时摘下两个“全球最大”: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此前是日本)。

石油进口这个大家相对听得多,2017年我们就已经是全球最大进口国,2018年对外依存度是69.8%,一年进口4.4亿吨,同比增长11%;天然气则增长更快,去年增长超过31%,进口125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增至45.3%。

之前,中国一些地区还闹过几次气荒。可见需求端增长很快,供应端跟不上,一些地方煤改气力度大但是供不上,很多人受冻了。

目前,中国进口天然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走管道,二是走海上(运输液化气,也就是LNG)。四个方向:西北,管道运输中亚天然气;西南,缅甸气;海上,LNG;东北,就是这次的中俄东线管道。看几张图更清晰一些:

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步升高,拓宽来源、使之多元化,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安全上都是必然之举。

此次中俄管道的北段工程率先投产,东北管网系统首先实现与俄境内管道的接通,也就意味着中国之前规划的“四大能源战略通道”(西北、西南、海上、东北),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中国有需求,修建很必要,这容易理解。那为什么之前光谈判就要经历20年之久呢?

其实这种大项目,每次谈起来都不容易。之前岛上推荐过一篇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的回忆文章,那次回忆的是原油管道的谈判之艰(点击整整15年!我亲历了中俄间那场跨世纪的大谈判)。而这次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光在俄罗斯境内就有约3000公里之长。

俄罗斯给这个项目的冠名也很霸气:“西伯利亚力量”(Power of Siberia)。

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他们希望通过该项目拉动资源丰富、但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地区发展,从而稳固其远东地区

毕竟,远东在俄罗斯全邦面积占比达到41%,人口却只有5.6%,其安全稳定和发展,也是历届俄罗斯政府的担忧之一。过去五年,俄罗斯政府在该地区发布了180多项法律,其远东开发公司签署了1200多项协议,但因为种种原因,成效不大。

于是,把目光转向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动机”成为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建设总投资300亿美元(中方投资占三分之一),供气合同为期30年,目标是到2024年,让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一番,到2000亿美元

更关键的变化是国际局势。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在外交层面,俄罗斯也曾将能源供应作为影响欧洲国家的工具之一。但自从美国开采页岩气技术成熟、一跃成为天然气供应大国之后,俄罗斯天然气也丧失了在欧洲市场的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5月,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见证下,中俄双方结束了20年的谈判,在上海签署项目合作文件。

一个中俄元首高度重视的大项目

有人会问,这条管道的投产通气,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有的。比如东北:管道入境后,第一站是黑河,之后通过五大连池分输压气站,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也可以率先用上俄罗斯天然气。

此前,东北地区的天然气市场较其他地区发展缓慢,2018年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4.7%,远低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

这与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供应单一有关,2018年146亿方的总供应中,东北油气田的供应占比近一半(这些油气田基本处于开采中后期),长输管道供应占比仅为15%。

而这条管道开通后,仅仅是明年,就将给东北供应50亿立方,使现有供应提升1/3;随着时间推移,未来该管道预计每年供应东北地区的气量为 135 亿-150 亿方,使东北地区总资源供应量足翻一倍

很明显,这种规模的供应提升,将对东北现有能源市场产生强力冲击,倒逼其进一步市场化、多元化。可以想见,未来东北地区工业用电成本将下降,居民的冬季采暖更方便、污染也更少。

同时,这条管道在国内的拓展延伸(目前在建的有黑龙江境内两条支线、吉林辽宁未来数年的施工),还可以带动机械、冶金、建材等相关工业发展、增加就业,给沿线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