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新《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 中药饮片企业难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04
摘要:新《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 中药饮片企业难了 医药网12月3日讯中药饮片企业难了。12月1日,新《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七条之规定,生

  医药网12月3日讯 中药饮片企业难了。

 

  12月1日,新《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

 

  其中,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七条之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的,除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外,还将被处以货值金额的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之罚款。另外,生产、销售的中药饮片如果不符合药品标准,就算产品不影响其安全性、有效性的,仍将会被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额度的罚款。

 

  这对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小的雷区。

 

  ▍中药饮片企业的第一压力

 

  饮片产品的性状(包括切片厚薄度)、农残、重金属、灰分、浸出物、含量……等任何一项达不到药典标准,按新《药品管理法》解读,都属于“劣药”或“不符合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无疑。

 

  而中药材、中药饮片本就属于特殊商品,受产地区域、生长环境、海拔、采收时间不同,以及天气自然灾害、收获大小年份之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在规格、内外在质量方面就会经常出现“不均一、不稳定”现象,给生产企业埋下相应不合格隐患。

 

  也就是说,在原材料进购的时候,其实生产企业也取样检测了,质量是合格的。但“鱼过千千网、网网都有鱼”,正是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有了上述多种“不均一、不稳定”等客观原因事实存在,遇到监管部门检查时,有些时候,产品却偏偏不给力在含量、灰分、农残、重金属或者是水分超标等方面一不小心就翻了船。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我们的监管部门虽然在行业检查层面全力以赴,而企业也在生产方面竭尽全力不敢大意,但却时常仍有很多中药饮片生产单位,一批批产品因质量不合格而被屡屡曝光的原因之所在。

 

  可见,原药材品质的不均衡,是企业饮片质量不稳定的第一压力。

 

  ▍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随着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对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来说,如何让自己企业产品不踩雷,使产品质量达到每一批次每一件直至每一克袋都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是当前亟需面对的问题。

 

  此外,在原料来源的把控应高度重视,比如不再从行业市场或某些产地商贩手里拿货,向大型制药企业学习,到产地布局中药材GAP种植规范基地,以此来提升自己企业产品质量的高度及稳定性。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对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很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但为什么当前许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仍然一直不容乐观呢?

 

  一般情况下,与那些大型中成药制药企业相比,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上所使用的原药材品种都要超出他们好几倍。

 

  比如一些中成药制药企业生产上少则只不过使用三、五十个中药材品种,多则也就一二百个品种。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就不一样了,家家做的品种名目繁多,所生产饮片品种少则三四百个,多则高达六七百个。

 

  大型制药企业在产地布局GAP种植基地,也多只是选择自家企业生产的拳头产品原料作以规范种植,一家药企至多建立七、八个种植基地就很不错了,再多的很少见。而饮片生产企业并没有自家的拳头产品,市场上流通量大、比较常用的中药材大宗品种就多达230多个。如果都拿去当做拳头产品来建立种植基地,或者拿二三十个常用品种去建立GAP种植基地,受资金压力所限,恐怕许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也很难做到。

 

  这也是众多中药饮片企业压力山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道地药材未必地道

 

  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一些比较有实力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不给予产地商家任何预购定金的情况下,仅凭一纸订单,很多产地商家、种植基地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单位也愿意携手合作,甚至相关生产企业有着长期压款行为。从这个方面来讲,对生产企业是极为有利的一面。

 

  因为虽然在某些中药材道地产区,GAP种植规范方面政府已经一力推行很多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呈逶迤不前态势,进程非常缓慢。也正因此,目前产地许多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单位,真正按照政府要求达到规范化种植的药材不是没有,而是凤毛麟角,产品品质层面以及实际供货能力方面也参差不齐。

 

  尤其是在契约精神上,一些产地商或合作社执行力不足,遇到个别品种行情见好,或稍有一点减产预期现象,供货时便开始推诿扯皮,所谓的合同也成了一纸空文。简单的说,就是药材调价了,要么加价,要么不卖。药材落价了,你生产企业又必须按合同执行。

 

  本来,农业合作社就属于药农自发组织的单位,属于“弱势群体”,遇到吃亏的事,企业也难跟他们去打官司。像这种情况,也是令很多生产企业比较头疼的。

 

  另外,就是药材的质量问题,在一些企业和专家眼里,只有从道地产区种植基地或者农业合作社进购的原料,产品质量才最有保障。因为市场上的药材来源情况比较复杂,而道地产区种植的药材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但是,有时候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有些种植基地、农业合作社的药材产出量毕竟有限,很多给企业供应的药材货量也并不全是他们基地所出,同样是从产地集贸市场,或一些种植上并不规范的药农散户手里集腋成裘购得,有时由于产地货量渐少,甚至有产地商跑到河北安国、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寻求货源,然后充作“自家产品”打上合作社“自产自销”的标签就地发货,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各大小药企。

 

  换言之,有时候企业采购方向、渠道的改变,未必就等同于产品质量真的得到改变。不过,这同样为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产品不合格埋下的伏笔。

 

  既然从产地源头种植基地或农业合作社进购的药材,相应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如果我们企业在某些药材品种产新期间,每年都去这些产区,对一些品质上乘的原药材作以大量收购、储备,以此来保障企业全年的质量、用量,是否可行呢?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