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装周集结了诸多设计师品牌和新兴品牌,这些新生力量很好诠释了设计是否以创意为驱动,为行业注入了新鲜因子。这其中有刚创立的品牌,设计师从顶尖设计院校毕业第一季即来“试水”;也有创立2-3季,但已进入多家买手店的品牌。消费形态的转型和买手店业态的发展给予这些年轻创业者们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正如多位买手店主理人提到,他们选择合作的品牌会至少观察3季以上。时装业的本质是如何在创意之上兼顾品牌持续与美学体系是否自成一体;而底层逻辑更是制造业,是设计、生产、供应链、渠道和营销的综合。这对于新创品牌尤其困难。 能够逐渐壮大成熟的品牌在前期的积累都是海量的,只有品质稳定的好产品才能由消费者持续贡献复购率,支撑起品牌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品牌开始重视商业发展路径,在设计、生产、渠道等基础层面上夯实。与数季参展的设计师品牌交流,多已成功进入多个市场,至少开出一家线下门店。现场也遇到一些家族企业具有服饰生产与供应链背景的年轻“服二代”,他们的创业显然更具合理路径和优势。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数字化是他们天然的优势。现场遇到一位90后配饰品牌主理人自称非科班出身,但由淘宝起家,背靠极佳生产资源,自带电商基因,以小红书、淘宝等平台进行销售推广。他们也深谙基于共享、互动、社交,流量和娱乐的数字化交叉生态圈的玩法,邀请Top KOL、明星、红人等已成为秀场发布的普遍做法。而根据麦肯锡新近发布的中国数字消费者趋势报告:低线城市青年的消费或将成为下一个消费增长引擎,这其中数字化渠道无疑是关键。 引领业态创新创意的动力场 上海是中国高端零售的发源地和风向标,也是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和新商业模式的践行者。这里从来不缺乏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开放与创新是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基因。而上海时装周助推下的新兴时尚品牌发展,正在形成丛林,加速生长。 来自上海市商务委的资料显示,上海的“首店经济效应“领跑全国,创新消费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座城市有着最潮的消费者,也有着最懂消费者的零售业态;在商业地产排名稳居全国第一的背后,大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新增、改造和商业空间的提升正在以设计师的创意为驱动力。创意在这里证明是可被商业化的,对设计师的创意灵感来说变现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 这些综合环境造就了上海时装周的个性化,实效性和专业化在当下的产业环境中都更具先行性。每一季的上海时装周都在不断迭代更新,从扶持新锐设计力量到助推商业落地,再到如今与全球同步的时尚生态责任践行。上海时装周以及以MODE为核心的完整产品发布和商贸体系将不仅会吸引更多世界目光关注中国设计师品牌,其更大的可能会为中国和其他地方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创新动力和样板。 在上海,创新是没有止境的棋局;那永不止息的时尚人年轻梦想,终将汇成一拼到底的城市创意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