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指导各县制定155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振兴计划,筛选102个省级重点支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明确了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资本运作、园区建设、绿色转型、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人才引进等12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了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路径工具箱。利用5·18经洽会组织县域特色产业创新提升需求对接会,征集梳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300多项,发布科技创新成果100项,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制定《告诉世界,“我”来自河北—县域特色产业宣传推广方案》,充分展示了河北省特色产业、优势企业、特色产品。 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完善省中小企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功能,自去年10月11日上线以来,平台注册企业6.5万家。今年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新推出找服务、找机构、找需求、找专家、找活动、找政策、找技术、找产品、找资金等9大功能,网络聚集社会服务资源3993个;共推送涉企政策2015条,政策解读627条,点击量已达到29.8万次。上半年,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项目信息5025条,组织服务活动1739次,服务企业26669家。组织制定“百场万家”(组织开展100场公益服务活动,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公益服务活动方案,首场活动于6月27日在石家庄开展;100场公益活动将按照时间表有序组织。 加快培育规上企业。以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2000万元工业企业为重点,建立了“小升规”数据库。印发《关于加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施意见》,紧密围绕工业转型升级“7+4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大力实施重点培育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进转化一批、整合重组一批、解困复规一批等“六个一批”,促进广大小微企业“小升规”“复进规”,同时明确了政策导向、信贷支持、用地保障、支持创新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12条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全省已新增规上企业182家,其中“小升规”企业157家,新建投产企业25家。 今年以来,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5546.8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7.9%,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税收1162亿元,同比增长4.1%。 推进千项技改项目专项 上半年,省工信厅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万企转型”行动,用好专项资金正向激励和环保指标有效倒逼两个抓手,在全省深入开展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新一轮技术改造。 明确工作重点。印发《2019年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要点》,明确2019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制发了《河北省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19-2020年)》,下达2019年全省技术改造工作任务目标,把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电子信息和轻工等行业作为年度重点支持方向,着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 推进项目实施。组织省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申报工作,对各市推荐的1125个项目进行了行业处室审核和专家评审,共有1026个项目通过评审。发布《2019年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改)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各市推荐上报的191个项目已完成评审,拟支持98个重点项目,支持资金总额3.2亿元,可拉动社会投资238.2亿元;其中,涉及省领导包联企业10家,拟支持资金5862万元。 1至5月,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1.6%,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3.8%,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07.4%,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其中,钢铁、纺织、建材行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1.5%、17.8%、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