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2年。中国的勃勃生机、青年的求知欲和努力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3年,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开始了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培养了很多高技能国际化人才。受益于中国在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开始了国际化进程。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动区域教育开放、交流、融合提供了良好契机。2016年,中国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世界各地的学生也因此有了到中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是民心相通。只有增进互相了解,不同国家间才能互相尊重,合作共赢。跨文化交流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们在中国学习汉语、武术、书法、曲艺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将自己的文化介绍给中国。他们中的很多人学成后选择在充满机遇的中国工作。比如,法国学生亚历山大在北京的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现在,他被公司委任负责协助管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业务。 也有一些人选择回到祖国,在他们的家乡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比如,共建“一带一路”给摩洛哥带来了发展机遇,摩洛哥学生亚鑫决定回国发展。工作之余,亚鑫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将摩中两国的朋友拉在一起。目前,这个微信群已有300多人。共建“一带一路”让世界各国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作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在推动各国经贸合作、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以及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作出了贡献。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事业,有助于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