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也讲究分享,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把上下游产业链全部包揽。绿岭的目标虽然是全产业链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每个环节都要自己做。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道。这样做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从密集型生产领域撤出来,转向精深加工及市场拓展,这也算‘好钢用到刀刃上’了吧!”高胜福笑谈。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绿岭逐步建起了两套产业帮扶体系,一套相对紧密,另一套相对松散,二者相辅相成,供当地农户选择。
在紧密体系方面,绿岭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利益共享联结帮扶体系。从2008年至今,绿岭公司联合80家农户成立合作社,绿岭负责提供树种、农资、技术,采用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销售、分户操作“四统一分”生产经营模式,统一经营4000亩核桃基地。至2019年,仅临城县就有37家农业公司、75个核桃专业合作社、8个乡镇的1.16万农户参与了绿岭产业化经营模式,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26万亩。
临城县科技局局长马玉芳表示:“绿岭不仅有好种苗,还制定出了包括《绿色核桃生产管理技术》《绿色食品·薄皮核桃生产技术规程》等在内的规范标准,使高科技与大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绿岭采购的种苗价格比市场价低两成,产出的薄皮核桃收购价比普通品种高一倍,可带动农民每亩增收2000元。”
在松散体系方面,绿岭则以无偿服务方式为全国各地的种植户提供科技支撑。绿岭专门成立了由3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李保国绿岭科技服务队”,诸多业界知名专家均参与其中。如今,10年过去了,技术团队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甚至漂洋过海到了澳大利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李保国绿岭科技服务队已经在全国各地举办技术讲座超1900场次,培训人员3万多人次,累计向全国推广优质核桃苗木1.1亿多株,覆盖全国239个县区。其中,仅绿岭所在地邢台市建设的“太行山百里百万亩薄皮核桃产业带建设工程”就覆盖了30个乡镇、799个村、63.4万人,解决了近20万人的就业难题。
“以前,我们讲‘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做企业的道理。今天的市场经济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共享资源、技术及渠道等。短期来看,我们大规模开展免费技术推广损失不小,其实不然。从长远看,全国每出现一片绿岭薄皮核桃种植基地,绿岭的备用原料产地就多了一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的底气就强了一分。这是一件既利己又利人的事情,我们乐意为之。”高胜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