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措施。认真执行发热人员日报告零报告、施工人员住宿分区、场站定时消毒、错时用餐、分餐等制度, 配足口罩、手套、体温枪、消毒液等必要的防护物资,全力确保工程复工人员“零感染”。 三是对复工试点,实行三级管控(企业设专管员,落实主体责任;地方政府设监管员,落实属地责任;我局设督导专员,落实监管责任),做为样板流程,向所有工程项目推广覆盖。 四是组织督导组,抽调5名正科级干部任组长,负责交通建设领域疫情防控的督导检查,督促各参建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保定电台记者。 问题三、保定电台记者:据了解省政府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劳动竞赛活动,请问市交通运输局是如何通过参与竞赛活动实现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的? 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刘洪:今年2月底,省政府组织开展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重点项目建设劳动竞赛,目的就是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目标,具体就是实现“五保”(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保生态、保廉洁)。我市有容易线等5个普通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参加竞赛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保进度。根据总体进度目标,我们充分考虑疫情影响,科学合理调整施工计划,按周分解任务目标,并强化关键节点目标管控,加大要素保障供给协调力度,提前研究解决路基填料、混凝土供应等问题。在工程施工中,采用交叉施工、平行施工等方式,尽快抢回疫情影响的工期。为保证施工顺利开展,建立周报、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和存在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业务处长分包制度,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及产权部门,加快解决电力等线路迁改问题,解决一段、施工跟进一段。市局设立进度专班,每周调度总结,每月考核通报,督导项目按计划实施。 二是完善制度保质量。建立分级管控、上下联动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一线骨干人员责任登记制度。落实首件认可制度,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统一标准、统一工艺,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创优。制定《原材料质量管理办法》,实行材料“准入”制度,重点加强对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加强关键工序、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克服质量通病,避免质量事故。 三是严管严防保安全。组织安全生产现场会,推行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比如对容易1标立柱高空作业购置的操作平台和之字形爬梯,在所有标段进行了推广。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强化风险辨识与评估,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是规范施工保生态。坚持“少破坏就是保护”的生态理念,加强施工区周边土地及植被保护,采取“集中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等措施降低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最大程度减少生态破坏,践行绿色发展观,努力打造绿色公路示范工程。 五是抓早抓小保廉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党建进工地活动,在建材通道筹建处成立临时党支部,统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度,签署廉政承诺书,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开展风险点排查,做到抓早抓小,以零容忍惩治腐败,共同打造阳光工程。 一点资讯记者。 问题四、一点资讯记者:市交通运输局建设重点项目,是如何践行雄安质量的?有哪些具体例子? 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刘洪:我们主要通过开展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施工过程增加技术要素等思路践行雄安质量。以雄安新区建材通道容易线、安大线为例,具体来说有以下4点: 一是全线推广采用粉料撒布车进行水泥改善土施工,引入冷再生拌合设备代替常规拌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二是应用“微创新”工艺,比如采用挖机小夯板对边坡夯实、台背回填夯实、局部软基换填夯实、边沟基础夯实,经济、实效、保质保量的解决特殊压实难的问题。 三是引入自动化、装配式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比如引入自动化钢筋加工及安装设备。比如墩柱、盖梁施工采用装配式安全防护平台,工人上下爬梯采用组装式梯笼,防护平台和爬梯具有便于操作等优点,能有效保证施工人员操作安全。 四是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比如建立农民工劳务登记及考勤实名制管理系统,录入施工人员基本信息,实现作业区域内手机APP考勤管理。比如将钢筋、预制梁板、墩柱、盖梁等主要材料、构件的生产信息和质量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刷粘贴到成品构件,可实现手机扫描实时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