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05
摘要: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17年起对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及精准扶贫对象等重点救助对象实行免费基本医疗,即全部免除重点救助对象因病住院产生的政策内自付医疗费用。图为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为一位享受免费基

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17年起对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及精准扶贫对象等重点救助对象实行免费基本医疗,即全部免除重点救助对象因病住院产生的政策内自付医疗费用。图为吉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为一位享受免费基本医疗的患者佩戴吸氧设备。 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开展专项行动,确保兜住底。为坚决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民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启动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指导各地落实落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信息比对,掌握未脱贫人口、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和建档立卡边缘人口中尚未纳入社会救助的人员信息,组织地方民政部门开展摸排核查,逐户逐人掌握情况、落实政策。利用社会救助部门信息共享、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等,监测预警潜在救助对象,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落实低保渐退、收入扣减等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强化分类救助,确保兜准底。贫困人口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是民政服务的重点对象,是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对于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体,按照当地规定适当增发低保金。加大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继续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应补尽补、按标施补”;深入开展贫困残疾人照料护理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托养照料等多种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或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增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兜底保障功能,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的设施改造。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完善并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政策,落实好孤儿保障提标工作。

推进综合施策,确保兜好底。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需要统筹资源、加强衔接、合力攻坚。发挥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和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形成相关部门救助合力。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突出“应急”、“过渡”功能,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核审批程序,推动全面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加强临时救助和低保政策衔接,发挥救急解难作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在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础上,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覆盖范围,阶段性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密切跟踪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的影响,全面监测预警受疫情影响人员因疫致贫、因疫返贫情况,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措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力量等参与社会救助,妥善解决特殊困难群众遇到的个案问题,切实做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

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兜稳底。2020年后,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仍会长期存在,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涵盖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的多层次救助体系,有效化解“低保捆绑”、“悬崖效应”,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质量。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立法进程,推动社会救助体系更加优化、成熟和定型,实现兜底保障法治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两不愁三保障”兜底保障长效机制,使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认真研究2020年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机制。健全养老、儿童、残疾人福利等各项民政帮扶政策,加强制度衔接,为“十四五”和更长时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慎终如始、善作善成,以有力措施保障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任务顺利完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对各级民政部门的一次大考。必须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确保完成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瞄准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地,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万无一失”。将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方纳入兜底保障挂牌督战范围,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解决问题,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新疆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图为2019年8月25日,在新疆和田一家服装公司,一名技术员在与工人们做交流。 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兜底保障的倾斜支持,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持续加强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继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社会救助资金支持力度,2020年中央财政新增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全部分配给“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彩票公益金优先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政策指导、人才培训,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全面推行基层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通信息孤岛,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统筹制定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数量、人员机构等因素配备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措施。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条件,保障必要的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工作经费,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扩大基层社会救助服务供给。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