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今年已经正式进入大数据预测市场的元年!实际上,全球天气预报的本质就是数据集合海量运算后的概念发布。近一周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普涨使得东北新玉米何时批量上市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关内和港口粮价上涨相对迅猛的区域而言。JCI根据天气大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推测,今年11中下旬或许才是东北玉米真正大批量上冻之时,预计时间较2018年提前近半个月,后期仍值得特别关注(直接影响到质量等级)。 ※ 大数据观察:东北地区全天气温降至0℃以下需再过半个月 据JCI跟踪统计,自2011年以来东北两大玉米主产区吉林、黑龙江两省全天最高气温持续保持在0℃以下的时间一般多在11月16日-18日之间,仅2014年和2018年气温下降时间有所延迟,这意味着再过半个月时间东北玉米主产区有望批量脱粒上市。 另外,据未来14天气象预报显示,吉林、黑龙江中心地区预计在11月14日前后最高温度有望降至0℃以下,这意味着今年东北玉米可上冻时间应早于去年同期(提前约半个月)。东北粮价上行过程中的压力正在慢慢上升。 ※ 除了影响上市节奏,11月至12月气温对玉米品质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知道,2011年以来,东北玉米主产区曾出现过多次玉米霉变超标的问题(包括2011年和2013年~2016年连续四年东北玉米发生大面积霉变),且并非全因气温下降过慢导致,而是在气温降至0℃以下后再度回升或者“前雪+后升温”(以2013年为代表,当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气温下降缓慢,前期大雪积压下玉米“捂”坏,黑龙江玉米多数霉变达到8-10%,个别玉米霉变达到20%)。我们曾记得,在2016年秋季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取消,农户粮食保管意识大大增强,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使得近年来东北玉米不再发生大面积霉变问题,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暂未出现大面积明显上涨与当地收购主力深加工企业前期预备库存有莫大关系。截止到10月下旬,吉林部分规模企业玉米库存可达到1个月之久,黑龙江部分酒精企业库存更久,且部分前期拍卖玉米尚在出库中,填补了一部分“青黄不接”的供应缺口。同时,今年一些我国北方加南方一些大型粮商谨慎入市,这一波因运费上涨引发的全国大面积粮价上涨过后,是否又会回到原地?引人深思。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