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刘少林、刘少昂兄弟多次来上海参赛,其实穿上短道速滑的服装,一般人认不出来,但眼尖的冰迷自有分辨之道。根据笔者观察,第一天和第二天,许多冰迷连轴看下午场和晚上场的比赛。最低100元的票价基本在冰迷的可承受范围内,组委会推出的家庭套票、公益票、早鸟价以及便捷的网上购票途径,方便了冰迷,笔者所在大学的多名研究生很便利地购票观赛。 超级杯也吸引和培训了志愿者、小冰童。笔者认识的一名队列滑小朋友参与了开幕式表演,为此还进行了若干次实地演练。这些小朋友都进行了社会化选拔,不少在滑冰俱乐部进行训练。赛事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组委会还进行了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保证赛事的专业性。 值得期待:冰雪产业大有可为 从2011年举办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以来,上海2018年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此前商业性的演出、赛事还包括5年的“冰上雅姿”。在项目开展上,冰壶在上海也有基础,如徐汇区在中小学开展;对外经贸大学组建了冰壶队。冰球方面,2018-2019赛季,大陆冰球联赛中国俱乐部的大部分比赛放在上海三林体育中心。上海本土选手还参加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有舵雪橇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至少有13块冰场。上海郊区计划造雪场,冰雪世界乐园也即将开业。不少城市综合体,还有雪毯,可以进行滑雪体验。 上海超级杯是自有品牌IP赛事,丰富了上海赛事项目、产业样态。“北冰南展西扩东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三亿人上冰雪”无疑是发展冰雪项目的契机。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目标5万亿,上海目标3千亿。上海超级杯在长三角的冰雪项目一体化方面,特别在吸引冰迷、项目联动等方面,或可进行新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