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气清,水静流深,鸟鸣花绽,这几年,军山又变得像我小时候那么美了!” 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昨天,记者拨通了周国兴教授的电话,隔着听筒,都能感受到年逾八旬的周教授发自肺腑的欣喜。虽然常年居住在北京,但他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对于军山东南麓这片自然生态保护区,他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 曾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周国兴,长期从事人类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先后倡议并参与筹建了7座自然科学技术博物馆。10多年前,他开始关注军山东南麓这块自然生态保留地,持续记录相关物种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里可是世界上独特的、‘江海平原上难得的野生生物基因库’!”军山居南通五山东首,也是长江北岸最东面的一座山。军山东南麓保存着周国兴美好的儿时回忆,每年回通,他都要去军山寻找从前的踪迹,去探望他的窃衣草、金银花、霹雳、石蒜、金铃子……当看到这里的生态环境一步步恶化时,他心碎了。2008年5月,南通中学百年庆典之际,作为通中杰出校友,周国兴应邀与市领导座谈时,提及军山东南麓自然生态保留地价值,建议建立“军山东南麓自然生态保护区”,引起高度重视。 “变化太显著了,出乎我的意料!”由周国兴发起的保护军山南麓生态环境的民间呼吁,一经报道,立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各级媒体记者持续跟进,绿色环境志愿者迅速行动,在政府主导下,我市出台了相关生态保护规划方案,军山东南麓划定了自然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了封闭性保护。几年前的调查显示,军山东南麓地区有植物38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动物种类220多种,鸟类82种,昆虫117种。周国兴介绍:“随着生态体系的修复,最新调查显示,不断又有新物种在繁衍。” 一座山,带来了一个城市的绿色蝶变。 南通市是江苏第一个将林木覆盖率列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并把城乡绿化建设纳入全市重点综合考核内容的设区市。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南通市启动实施了城建史上生态修复和保护投资力度最大、措施最有力的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建成后,将新增森林面积392公顷,陆域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客厅”。通过实施“两沿三园”的绿化思路,南通构建起“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的绿化格局,国家林草局考核后认为“南通是在华东平原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典范”。 对于南通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即将举办中国森林旅游节,周国兴尤感欣慰:“千万不要小看南通这片原生态的自然保留区!举办这样的活动,南通有物质基础,很有代表性、典型性!”在他看来,位于长江下游,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南通,在有限区域内集中了如此多的野生生物资源,形成了丰富的生态小环境,具有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的价值。他一再叮咛:“我们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南通,一定要提升高度,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五山的生态保护”。他建议,南通的植物园、森林公园的建设,要以引进、繁殖本地野生物种为主,如此,才符合生态建设的理念。 前不久,周国兴专程回通,和复旦大学的相关专家组再次探访了五山,对于南通生态保护工作倍加赞赏:“我去过世界上许多自然生态保护区,南通的思路、理念和工作举措,可以说是与世界接轨的。”在周国兴看来,南通近年来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整个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他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