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举报乱丢垃圾能年入百万?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7
摘要:在卫爱民代表看来,末端再先进,前端的垃圾分类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而且可以减少焚烧时的能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他建议在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时强化干湿分类的责任;在实

在卫爱民代表看来,末端再先进,前端的垃圾分类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而且可以减少焚烧时的能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他建议在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时强化干湿分类的责任;在实施中,对准确区分干湿垃圾的居民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尤其在淘汰大型家具、家用电器等物件时,建议动员相关企业积极回收,并对市民给予一定形式的补偿。

“干湿垃圾不仅要分类,而且要确保湿垃圾的纯度。因为掺杂了塑料、橡胶等杂质的湿垃圾,在后续进行生化处理的时候会影响其发酵生肥。”北京市人大代表陈芳建议北京在实施垃圾分类时,吸取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制作一款操作简便且实用性强的垃圾分类App查询软件,为市民提供分类指导。

针对可回收垃圾,尤其是废旧电器或者衣物、家具等可回收垃圾,陈芳代表认为,可以在定期回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与电商企业合作建立回收平台,既方便市民通过互联网预约收购等形式自主灵活地进行处置,又能够调动企业责任,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明确提出,北京、上海、广州等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35年以前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为了给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依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决定提速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重点解决现行条例对源头减量措施、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缺乏强制性约束,对混装混运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对垃圾分类收运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

广州:倒逼前端,完善中端,提升末端

提起广州市的垃圾分类,广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宁形容道:“当年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试点确实有成果,现在很多城市都在采用的‘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分类理念,就是广州首推的。”

早在2010年1月,广州就在越秀区一个社区试点垃圾分类。一年之后,又以先行推广实施区域的形式,推进了更大范围的试点,包括党政机关、学校、小区等。

2011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出台,这是全国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府规章;2018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广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该条例建立了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对不符合分类标准的生活垃圾可以拒绝接收制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员制度等等。

广州的垃圾治理模式可谓大胆有魄力。但是,其治理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道出了原因,试点中部分街道、社区确实探索出一些好做法,但始终未能形成全社会覆盖的态势,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机制、市民意识和参与度、垃圾分类支撑体系也都有待提升完善。

广州近期迈出新步伐。今年8月15日,广州市政府公布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陶镇广表示,广州将围绕“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全程分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到2021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据陶镇广介绍,广州市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混收混运”问题,通过末端设施处理能力的提升,倒逼前端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焚烧为主、生活处理为辅、填埋兜底”的分类处理格局。同时,通过前端配桶、推行定时定点投放,中端增加收运车辆、调整优化收运路线,向社会公布1321条收运线路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提升分类投放精准度和收运能力。

随着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推进,越来越多的垃圾转入资源回收体系,这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价值所在,也是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重要考验。在这方面,广州也作出了新尝试。广州市创新推出“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平台,努力实现全网运营、全区域覆盖,网上预约回收、无人值守智能回收等目标,为推进垃圾分类提供新助力。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