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严峻的是,在农村居民煤改气的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更多。 农村建筑节能保温效果差,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在农村或城市过冬,人们在家里的着装不一样,农村屋子里穿棉袄,城市里穿羊毛衫就行了。这个差距和变化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农村住宅节能保温效果,远远低于城镇住宅节能保温效果,温差大概要差七八度。 由于煤改气的高昂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收入较低的农户身上,所以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地方农村地区实施的“煤改气”工程低压燃气管道全部裸露、架空铺设,与电线、电表安装距离过近,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安全和技术问题,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训和隐患排查、整治。以河北省廊坊为例,该市去年冬季供暖,共配备农村“气代煤”企业安全巡查员1391名,村街协管员3978名,负责日常巡查和入户解决简单隐患问题。按照每300户配备一名村街协管员的标准,加强燃气企业售后维修力量,及时跟进巡检排查、维修、投诉处理、安全培训、应急处置等服务。 03大限将至 所幸的是,如此混乱不堪,漏洞百出的“煤改气”,在给决策制定者上了“生动的一课”后,终于被重新审视。 2018年,有关部委负责人就曾表示:“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清洁取暖方式,有的地方气不够,但电还比较充沛,气就不一定用来解决供暖,气可以供老百姓做饭,电可以拿来用于供暖,这就是多种形式的探索。” 不同于以往在一刀切“煤改气”之后提出的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此次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态度上转变非常大。 尤其是《通知》中提出的第六条:因地制宜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保障清洁供暖均衡发展。在城镇地区,重点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提升城镇及周边地区的清洁燃煤集中供暖面积。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生物质能供暖,同时解决大量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 另外,《通知》还针对此前多地因天然气供应告急而导致价格飙升、在补贴刺激下大批劣质壁挂炉涌入农村等现象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比于过去“煤改气”带来的种种乱象,《通知》的下发显得更加因地制宜。 总体看来,“煤改气”的初衷确实是惠民政策,但在政策制定和推广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中国,要想彻底扭转原有的能源结构,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出于治理大气污染的目的倡导“煤改气”本身并没有错,但清洁取暖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要对煤炭、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形式统筹谋划。清洁取暖工作必须突出一个“宜”字,宜气则气,宜电则电。 基于这种认识分析,与“煤改气”相比,“煤改电”就靠谱得多。 我国拥有成熟的电网体系,以电能取代其他终端能源消费能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减少整体能源消费,能够在整体上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缓解电力过剩,为清洁能源腾出发展空间。 而且“煤改电”比“煤改气”方便,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普及燃气管道,根本就无法使用天然气,所以“煤改气”还得先建设燃气管网。对于农民而言,使用天然气和电力取暖,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他们对这二者的认知较少。相比之下,煤改电要方便得多,如今家家户户都通电了,只要安装好设备马上就能使用,广大百姓在注意电力安全,防止电线老化方面也都有一定经验,可操作性更强。 从价格上分析,天然气的采暖费用是过去烧煤取暖燃气费用的三、四倍左右,而“煤改电”要比“煤改气”便宜,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成熟的电取暖设备——空气能热泵,消耗1份电能可以获取4份热能,耗电量折合费用后仍然比天然气价格要低。相比“煤改气”,“煤改电”在经济层面同样更具优势。 “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清洁取暖方式,有的地方气不够,但电还比较充沛,气就不一定用来解决供暖,气可以供老百姓做饭,电可以拿来用于供暖,这就是多种形式的探索。”——财政部副部长刘伟 如今,“煤改气”大限将至,但已经改完的地区如何收拾残局?未来在能源结构转型如何推进?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