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外卡收单业务,必须有资质与牌照。青桐资本梳理发现,相关牌照包括:基于金融网关业务的全球卡组织联盟 PCI 认证,有些玩家已拿到最高级别;在属地做资金的清分,有香港MSO等;卡组织的认证则有:Visa、Mastercard认证服务商、AE、银联国际、Discover 收单等。另外,如果做收单行业务,还需给卡组织缴纳押金。 从利润来看,外卡收单的费率在整个产业链比较高,毛利收益可达1%-1.5%。 风控:外卡收单的“防火墙” 风控是外卡收单最核心的竞争力。收单公司的风控要求严格,有高额罚单后置风险。青桐资本调研发现,成单率、拒付率两个指标,可供评价风控能力。 风控系统位于交易的最前端,只有通过了风控系统,被认为是安全的订单,才能进入支付系统,并送到银行继续完成交易。
好的风控系统,一方面要能保障用户信息和资金安全,防止欺诈交易、违规交易,杜绝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行为。另一方面,还要能促进商户的顺利交易。
据调查,国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公司:专门针对仿品的外卡收单公司。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它并不合规,一旦客户投诉、拒付,很容易被卡组织取消收单资格并承担巨额罚款。但其费率能高达5%-6%,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受高费率驱使,因此这类公司存在数量比较多。 2.境外收单:新型创业公司异军突起
境外收单的业务,主要涉及中国消费者购买国外商家的商品。目前其业务主要被支付宝、财付通、银联三家垄断。
从覆盖国家与地区数量来看,据公开数据显示,支付宝为5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境外线下支付服务;微信支持4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有近1000家合作机构;银联卡覆盖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5200万家线下商家。
新型创业公司异军突起,受中国出境游、留学市场推动,为满足中国人在境外的支付习惯,涌现出许多针对中国人在境外支付习惯的创业公司,这类公司与银联、支付宝、财付通合作,负责拓展当地商户资源及聚合支付服务。
在这个赛道,目前已跑出一定规模的公司约12家。集中分布在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它们的费率呈下行趋势。主要因为其技术壁垒相对比较低,竞争激烈,为锁定线下商户,纷纷压低费率。目前来自费率的收入,其实难以覆盖其运营和地推成本。
它们积极开拓其他盈利模式,借助其流量优势、客户与商户大数据资源推出各类增值服务。主要有3类:聚合营销、退税和数字银行。如主攻澳洲市场的RoyalPay,除发展人民币线下收单业务,还向数字银行业务领域拓展。
收款:“价格战”正酣 收款,指跨境之间资金的转移和流动,主要分2大类:传统收款模式和新型收款模式。 新型收款颠覆传统收款模式。银行电汇适合大额交易,存在手续费高、时间慢的痛点。专业汇款公司适合小额汇款,其优势在于遍布全球的线下网点和各地支付牌照,渠道牢固,汇款速度快,但缺点是费率较高。因此银行电汇与专业汇款公司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