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昨天下午,南通高欣国学研究中心邀请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女儿,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秉宜来通,讲述她心中的周恩来以及周恩来的家风。 周秉宜今年已经年过古稀,1949到1968年期间,多年与周总理、邓颖超一起生活在中南海,从小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在讲座中,她通过许多小故事,从侧面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总理形象。 周总理告诫小辈:你们不能有特权 周秉宜说,她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北京生活的。当年因为周总理工作繁忙,经常工作至深夜。因为有纪律,连邓颖超都不能进入总理办公室,更不用说劝总理休息。因为当年周秉宜很小,在外貌上很像周总理的母亲,所以邓颖超常常让周秉宜进入总理办公室拉总理出来散步。一来二去,加上周秉宜的父母工作繁忙,家中面积小,环境差,经过邓颖超的提议,周秉宜和自己的哥哥姐姐就住进了中南海西花厅。 周秉宜回忆说:“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伯伯是干什么的,只要伯母一说,我就进去拉伯伯出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不认字,乖巧不多话,进入总理办公室也不会泄露国家秘密,我进入总理办公室总理也就默认了。”她说:“自从我认字以后,伯伯、伯母就再也没有让我进总理办公室。” 在中南海,周总理和邓颖超经常告诫他们小辈,你们是老百姓,不能有特权。有一次国庆节,周秉宜想和伯伯去天安门城楼看烟火,但是总理拒绝了。邓颖超知道这个事情后,将想看烟火的孩子们带到了中南海的中海边,和国务院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子女一起,看国庆烟火。周秉宜至今还记得邓颖超说:“这个地方好,这个地方大家都可以看,咱们也可以看。” 北戴河,当年经常有国家级会议在这里召开。周秉宜说:“伯母曾经转述伯伯的话,说什么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去北戴河度假,你们才可以去。”2001年,周秉宜才带着自己的母亲前往北戴河度假。 总理自掏腰包,租三轮车接孩子回家 据了解,周秉宜当时并不是天天在中南海,只不过每周周末才回这里,周一至周六都要和哥哥去位于海淀的八一小学上学,在学校寄宿。虽然国家给周总理配备了两辆汽车,但是邓颖超告诉周秉宜:“国家的汽车是给伯伯工作用的,不是给你们上学用的。”就这样,每逢周末、周一,邓颖超都拜托身边暂时休息的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去接周秉宜和她哥哥。这个工作人员在八一小学附近,租一辆三轮车,把兄妹两人接回来。周秉宜说:“租三轮车的钱,每次都是伯伯出的。” 有一次,周总理和邓颖超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忘记托人接周秉宜和她哥哥了,让兄妹两人在学校等了两天。两人等不及了,周秉宜的哥哥就写了一封信给中南海的总理,信中说因为学校放假了,行李较多,希望派车来接。周秉宜回忆道:“很快,又是一位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和哥哥了,这次租了两辆三轮车,将我们的行李运回了中南海。” 周秉宜逐渐长大后,周总理和邓颖超曾经有一段时间让周秉宜住回了她在西城区的家中。在家中,周秉宜和自己的弟弟还有保姆在一张床上睡觉。常年自己独睡一张床的周秉宜跑到中南海邓颖超处“告状”,邓颖超说:“老百姓都是这样生活的,怎么你就不行呢?” 在百姓眼里,总理是属于大家的 在周秉宜的印象中,总理对自己的亲戚都十分严格。有一年总理绍兴老家的一位本家叔叔来找总理,反映家中平坟的事情,还想请总理为自己介绍个好工作。总理借机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在会议上,总理先说了平坟的意义,后来直接回绝了这位叔叔的提议。总理对亲戚说:“我不能给你帮这个忙,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后来,邓颖超还把这次家庭会议的这句话,说给了周秉宜等小辈听。周秉宜说:“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已经养成了自己是普通老百姓的觉悟,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不搞特权。” 周秉宜上高中时,有一次扁桃体发炎,她自己去协和医院看医生。医生说需要开刀切除扁桃体,周秉宜也没和家里说,自己办了住院手续。这个事情让总理知道了,他虽然心里高兴,但没有表露,只是让身边卫士看到周秉宜时,给了她一张戏票作为奖励。在看戏时,总理也带着外宾来了。次日,周秉宜的同学告诉她说昨天在戏院看见总理了。周秉宜说:“我也去了。”同学纳闷:“怎么没看见你啊?”周秉宜说:“我自己去的,在最后面。”这个同学看了看周秉宜说:“这还差不多。” 周秉宜说:“我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伯伯为什么让我看戏。虽然他是我伯伯,但是在外,他是总理,在老百姓眼里,总理是他们的,不是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