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北京布局夜间经济:“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4
摘要:原标题:市级区级两个层面多点布局“夜间经济” 餐饮街区最高支持500万元 深夜食堂 内生动力在何处 根据市商务局通报的大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期间,市商务部门

原标题:市级区级两个层面多点布局“夜间经济” 餐饮街区最高支持500万元 深夜食堂 内生动力在何处

北京布局夜间经济:“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

北京布局夜间经济:“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

北京布局夜间经济:“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

根据市商务局通报的大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期间,市商务部门重点监测的60家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0.5亿元,同比增长6.3%。

望京、中关村和五道口等商圈18点至次日凌晨6点夜间消费尤为活跃,人均消费在75元左右,饮品消费同比增长1.2倍,

特色菜、火锅品类消费增长49%,小吃快餐同比增长35%。朝阳大悦城联手摩登空间举办大型蹦迪party,嗨到凌晨;

北京朝阳合生汇“深夜食堂”联合200余家特色餐饮商户、30家跨界平台,倡导夜间生活新方式;首创奥特莱斯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2点,直接带动零售额增长近1倍……

对于北方城市而言,“深夜经济”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灯火辉煌、红肥绿瘦、推杯换盏、呼朋引伴……“脑补”的场景似乎和现实有些距离。然而,作为特大城市的首都,决然绕不开“发展”的重大课题。这种发展,是一种把握当下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的发展,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会提出“深夜经济”的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虽然“夜间经济”的模式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制度设计者们对此却从未停止过思考。

 顶层设计

  “夜间经济”是刺激消费的“新动能”

早在去年年末市委全会期间,市领导就首次提出了“培育‘夜间经济’、形成消费引领服务业发展新动能”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全会上,“夜间经济”是作为和“入境旅游”“电子商务”“国际教育”并列的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模式而提出来的。而这种消费升级,和新一轮服务业开放、推动5G 布局、城市有机更新一起,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会议明确做出了“我市正处于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的重要战略判断。时隔不到一个月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全会上,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在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再一次提到了“夜间经济”。这个供代表们审议的报告,在“努力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章里,更加详细地给出了如何“系统谋划消费升级”的路径。那就是“发展便民消费”“扩大信息消费”“激发时尚消费”并举,这份报告把“夜间经济”与“时尚消费”紧密联系了起来。包括推进10个特色示范街区建设,打造“国际化”“富有活力”的“夜间经济”。

实施层面

  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

顶层设计环环相扣,思路日渐明朗,作为实施层面的商务部门,也在更加务实的层面上做出了政策安排。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获悉,日前商务部门已经出台了《促进餐饮业发展项目申请指南》等文件,在目前已有的深夜便利店和业已成熟的夜商圈经营的基础上,对“夜间经济”有了更为明确的政策指引,比如其中提到,支持建设“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鼓励餐厅夜间延时经营。

这份《指南》文件规定,对于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支持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特色商圈最高支持不超过3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元。支持数额力度不可谓不大。

“深夜食堂”到底长什么样?这份指南也做出了描绘:“深夜食堂”项目需要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特色元素较为显著,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营业时间一般应至少到每天晚上12时,同时包含24小时经营店,夏秋季可适当延长。“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需要具备“业态丰富、特色鲜明、消费便利、市场繁荣”特征,在本市餐饮消费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餐饮街区长度一般不超过100米,餐饮企业数量一般不少于20家,形成集群效应。

经过半年多的市场酝酿,我们看到,三里屯、簋街等“老街”焕发着生机;顺义祥云小镇、海淀食宝街、朝阳合生汇等新兴的“深夜食堂”正在夏日的躁动里不断生长。人们有理由期待:今年这一场“仲夏夜的经济盛宴”。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基层政策

市级层面的鼓励给了各区以强有力的信心,多区瞄准了这片促进消费升级的蓝海,纷纷因地制宜,出台了各自的支持办法。

 西城:打造四种“夜间经济”模式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从西城区商务部门获悉,该区制定了四种“夜间经济”的商业模式:即聚焦特色商圈,延长综合楼宇营业时间,打造“消夏夜市”,鼓励老字号开启“深夜食堂”。

目前,西城区着重打造北京坊和西单两个夜间特色商圈,满足时尚年轻人士的夜间消费需求。“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商圈作为重点打造对象,主要因为北京坊内业态丰富,集合了包括餐饮、书店、咖啡厅等业态在内的多家企业,而西单则以饮食为主,聚集了超过200家餐饮企业,基础雄厚。”西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位于西单商场对面的“觅食森林”也将延长营业时间,成为继华威商厦7层“约饭街”之后,西单第二个“深夜食堂”。

“西单的‘夜间经济’业态目前还相对单一,欠缺文化、娱乐类业态。因此西城将鼓励健身、休闲品牌入驻西单,鼓励书店等企业将营业时间调整为24小时。”该负责人认为,餐饮是“夜间经济”的主要业态,但“夜间经济”不是一个单一的业态,需要多业态组合。

另外,西城区还将延长多业态综合楼宇的营业时间,比如新华百货、新年华商场、右安门商场,它们集中了餐饮、健身、娱乐等多种适合“夜间经济”发展的业态,以此来满足周边社区居民夜间消费需求。西城区还将在金融街的金城坊街主推一款“消夏夜市”,营业时间从本月15日起持续至9月15日。据透露商家还被允许在室外“摆摊”。

此外,西城区还将鼓励老字号餐饮企业开启“深夜食堂”,它们具备吸引老北京口味的天然优势。目前一些老字号南来顺、帕米尔食府等已经“迫不及待”的将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12点。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朝阳:“互联网+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相对活跃的朝阳区也早有探索。目前朝阳区共有消费商圈15个,占全市约50%。国贸CBD、三里屯等传统商圈保持较高的集聚力,望京、常营天街、悠唐芳草地等后起商圈发展迅速。一般商圈在19-21时达到人流活动高峰,三里屯商圈21时以后人群活跃度全市第一。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