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下最近身边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 1、李琰:通过高水平赛事建立竞争为冬奥挖掘人才 2018-19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北京站比赛于13日落幕,至此本赛季4站赛事已全部结束。中国滑冰协会主席、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表示,希望通过高水平的赛事平台建立起竞争机制,为备战北京冬奥挖掘更多优秀运动员。本赛季是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的诞生元年,这是中国滑冰协会以备战冬奥、选拔人才为目的而量身打造的新赛事。李琰认为,精英联赛充分达到了预期的锻炼价值。“为更好备战北京冬奥会,我们希望在内部建立起竞争机制。而打造一个成熟的竞争体系,离不开高水准与高参与度兼具的赛事。精英联赛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短道赛事,因此这一平台对队伍备战而言很有意义。”李琰如是说。面向北京冬奥,李琰希望让更多有天赋的运动员能够参与竞争。 2、北京141条段黑臭水体全部还清! 近日全部摘掉了“黑臭”的帽子,水质明显改善,并已通过评估验收。2015年底,本市对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进行了全面排查,共确定了141条段、665公里黑臭水体,涉及朝阳、海淀、丰台、通州、房山、顺义、大兴、昌平8个区。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市民对水环境的感官体验,也是确定黑臭水体的重要标准。按照“一河一策”原则,本市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通过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措施还清水体。2017年12月,本市建成区的57条黑臭水体率先完成整治,日前,非建成区的84条段河流也已通过评估验收。通过截污治污、清理淤泥等一系列措施,凉水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北运河等骨干河流告别了黑臭。碧水污水处理厂投用后,不但吞纳了玉带河流域的全部污水,每天还将10万立方米清澈的再生水注入河道。“按照本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效果评估细则,其整治效果可划分为初见成效和长制久清两个档次。”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41条段黑臭水体已摘帽,达到了“初见成效”的治水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