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会的主旨演讲环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做了题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形势》的报告,介绍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路,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技术。单志广指出,数字经济可以从数字生产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数字公共服务、数字化治理6个维度来阐释,并表示,数据是否发挥其要素价值,形成高效的治理体系,决定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单志广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释放数据市场要素价值,我们面临数据权属、数据利用和保护、数据科学分类、数据交易机制等问题。我们对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规律的认识仍处于探索期,在数据的产权界定、开放共享、信息安全、数字基建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有待探索的议题。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主任王继业做了题为《顺应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趋势,深挖电力大数据价值》的主旨报告,介绍了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形势下给能源行业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指出电力大数据必将做为核心要素,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继业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我国工业现代化的特征是传统工业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了信息化的机遇,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化可以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之路,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工具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弯道超车的机会。 能源互联网是工业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呈现,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崛起,与传统电网技术深度融合,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深入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能够在赋能电网安全运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用户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坚力量。发展电力大数据,应充分尊重数据发展规律,按照打通数据壁垒、激活数据价值、发展数字经济三条主线,系统推进建设工作。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软件研究所副所长黄罡做了题为《数据智能可信操作系统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数字智能可信操作系统,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真正的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可行性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变革互联网形成的数据生产关系,并分享了在国际上,法律、技术层面如何对数据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以及在科技部支撑下数据生产关系改革“中国云”解决方案。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做了题为《数字基础设施:从连接到赋能》的主旨报告。安筱鹏提到,数字基建是通向数字孪生世界的“铁公基”,全球数字经济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重构、切换与迁徙,以及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商业生态再造,未来的社会将同时存在两个体系,一个是我们看到的物理世界,一个是我们看不到的数字孪生世界,而数字基建就是构建一个数字孪生世界,把两者打通,更高效服务于人们,帮助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安筱鹏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数字孪生世界是通向零成本试错之路。 国家电投科技创新总监兼大数据中心主任范霁红做了题为《国家电投数字化转型现状、方案、实践与经验》的演讲。国电投集团从2017年起,设立集团公司各产业创新中心,专业化支撑智慧能源发展,推动与水、火、风、光、核等业态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全流程数字化系统等前瞻性技术,寻找到大数据在能源行业应用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华为云与计算BG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卢宇峰做了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电网》的演讲。华为的智能运检解决方案,促进了电网巡检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大数据为人工智能作为大脑,通过物联网视频边缘计算和AI的协同的系统,将一位分析工程师的人力工作量释放到20人左右,来提高视频智能巡检和物联网智能巡检的效率及准确率,这是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的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