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听取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走出大会堂,代表们及时划重点、作笔记、写体会,热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代表们纷纷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职尽责,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维护宪法权威 确保宪法全面实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谈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感受,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范鹏表示,他脑海里浮现出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时的电视直播场景。“这是我国现行宪法实施以来第一次集中颁授国家勋章,彰显了崇尚英雄、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也是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宪法权威。”范鹏代表说。 “确保宪法贯彻实施,符合国家改革发展稳定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翻阅报告关于宪法实施的相关内容,深切感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意识之强,推动宪法实施的力度之大,给各级人大作出了表率。”范鹏代表还具体谈到报告中“依法开展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的相关内容,他说:“维护宪法权威,就是要从法律生活的点滴做起。任何一个法律条款,任何一个执法、司法活动,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相违背。” 如今,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大大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法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并掌握宪法知识。“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国家根本大法。2019年国家宪法日前后,我所在单位南京图书馆组织开展了法律专题图书展、宪法知识测试答题等活动,并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进行了宪法知识普及宣传,努力让宪法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江苏省南京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忠斌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既要做宪法法律的学习者,也要做宪法法律的宣传员。”刘忠斌代表介绍,2019年12月4日上午,他参加了国家有关机关举办的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共筑法治建设”公众开放活动。令他感触很深的是,这次活动还邀请了部分中小学生参加。“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将来做一个热爱国家、遵纪守法的公民。”刘忠斌代表希望,未来开展更多更高质量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筑牢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法治信仰。 提高立法质量 完善法律体系 紧扣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坚持质量与效率并重,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 配合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改革于法有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立法推进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快民生领域立法;围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监察、司法、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领域立法……过去一年多来,人大立法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报告指出,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现场听报告,一个突出感受是立法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反映群众意愿、保障人民福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代表举例说,过去一年多来,他参与了民法典草案人格权编的相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决定把人格权作为民法典草案的分篇立编。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胡阿罗代表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她特别谈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部法律让卫生与健康领域有了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也让人民的健康权利有了法律保障,尤其是明确了村医队伍建设、职业发展以及多渠道补助养老等问题,让村医吃下‘定心丸’。”胡阿罗代表说。 报告还提出,“立法工作必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这些都给马一德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其中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立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我注意到,报告对‘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作出了具体部署,希望尽快启动相关立法修法工作,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疫情发生以来,我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投身一线防控。工作中发现,乡镇的医疗基础还很薄弱,群众的卫生安全意识还不强,有些部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中的职责定位还不明确,亟须从法律上补短板、堵漏洞。”胡阿罗代表说,非常高兴的是,这次报告明确提出“突出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希望细化、补充相关法律条款,织牢织密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更好助力改革发展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聚焦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的依法正确行使,关注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急事难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依法开展计划和预算监督工作、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扎实做好专项监督工作、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翻阅过去一年多人大监督工作的“成绩单”,选题准、工作实、成效好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县长曾范涛代表的深刻感受。 “开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落实情况等7项专题调研、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6部法律的执法检查,这些都是与改革发展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息息相关的事项。全国人大常委会担当作为,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开展。”曾范涛代表还举例说,水污染防治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打出了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的“组合拳”,令人印象深刻,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形式不断创新,实效不断增强。”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代表介绍说,在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一些新探索,比如创新性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委托中国工程院对法律实施情况开展评估研究,以客观中立的视角,数据化、精准化评价法律实施情况,这进一步提高了人大监督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