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同仁堂业绩现12年来首次下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0
摘要:同仁堂业绩现12年来首次下滑 医药网5月19日讯在广大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应对疫情的同时,其自身经营受到的影响仍无法忽视。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SH,

  医药网5月19日讯 在广大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应对疫情的同时,其自身经营受到的影响仍无法忽视。

 

  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SH,以下简称“同仁堂”)刚刚披露的一季度报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同仁堂一季度业绩出现了大幅度退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净利润更是减少超3成。

 

  而在2019年度,同仁堂就出现了近12年来的业绩首次下滑,五大品种的产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1666.HK,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工业布局持续调整,品种产能转移工作对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同仁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产能转移工作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目前几个大品种的产能转移工作已经完成,其他品种也在陆续进行中。此外,同仁堂已经在产品布局、研发、营销、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展开工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商业环境。

 

  此外,记者梳理同仁堂2019年年报了解到,公司在货币资金和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与少数股东、子公司等关联方存在大量资金占用的情况。对此,同仁堂方面未予回应。

 

  产能受限影响业绩?

 

  同仁堂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面对了产能倒移、环保限产的压力。

 

  同仁堂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7亿元,同比减少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5亿元,同比减少13.12%。

 

  这是自2007年以来同仁堂业绩首次出现负增长。

 

  分产品来看,同仁堂主要五大品种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产销量均出现下降,总产量同比减少30.2%,总销量下降19%。其中,作为主打产品的六味地黄和金匮肾气系列总销量比2018年减少25.5%。

 

  对此,同仁堂在年报中表示,公司面对了产能倒移、环保限产的压力。虽然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但母公司运行情况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工业布局持续调整,产能不足、产值下降对其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同仁堂主要参股控股的三家公司在2019年业绩均出现退步,同仁堂科技是同仁堂主要子公司之一,由同仁堂持股46.85%,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同仁堂科技在2019年受市场竞争加剧、内部工业布局调整、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实现营业收入44.76亿元,同比下降11.53%;净利润7.41亿元,同比下降26.29%。

 

  同仁堂科技年报中称,2019年是公司新旧产能交替的重要过渡期,自一季度开始,公司即面临多系列产品产能供应不足的状况,原有亦庄分厂、刘家窑分厂的丸剂、液体制剂等多条生产线需要进行GMP再认证,而两家位于唐山和大兴的生产基地分别于2019年4月及7月通过认证,由于新旧生产基地之间产品转移需要时间,两家基地于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陆续投入生产,产能尚未得到有效释放。因此,公司整体产品生产受限,导致主导品种产能下降,整体收入、利润亦随之下降。

 

  关于产能交替工作,同仁堂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的品种转移工作需要一定时间、与药监等各部门沟通,并根据市场需求,按部就班完成。同仁堂科技拥有200余个品种,2019年四季度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几个主要大品种的产能转移工作。

 

  此外,主要参控股公司中,同仁堂国药实现营业收入12.63亿元,同比下降1.69%;同仁堂商业实现营业收入76.73亿元,同比下降0.8%。

 

  实际上,同仁堂业绩颓势在2019年之前已经有所显现。根据2018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142.09亿元,同比增长6.23%,净利润11.34亿元,同比增长11.49%,但扣非净利润仅增长0.22%。同仁堂在2018年收到了1.58亿元拆迁补偿款计入固定资产处置利得。

 

  究其原因,与2018年同仁堂“过期蜂蜜”事件不无关系。

 

  同仁堂考虑未来业务调整及相关资产处置,因销售退回、召回及停售瓶装蜜预提的费用、预提的跌价准备、上述处罚及预提补偿,合计减少同仁堂蜂业公司净利润1.13亿元,减少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778.65万元。

 

  到2020年,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同仁堂业绩下降进一步加剧。一季度营业收入30.30亿元,同比减少2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减少31.55%。

 

  对此,同仁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线上销售的发展,使得线下销售受到极大影响,同仁堂也在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模式。2019年通过天猫、京东两大平台经营13款产品,全年总销售额1.29亿元,同比增长26.45%。2020年电商运营品种将增加37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线下流量减少。为此,同仁堂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策划系列活动,为大众传播中医药理念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带动销售。

 

  其他应付款大增

 

  截至2019年底,同仁堂其他应付款余额达到9.53亿元。

 

  尽管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但同仁堂2019年年报显示,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不降反升,比2018年同期增长17.91%达到22.74亿元,财报称,主要由于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梳理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到,2019年同仁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比2018年减少约8.62亿元,但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项目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一项比2018年少支出了9.40亿元,加之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两项的减少,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多流入3.45亿元。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的原因,在应付款项中可以寻得踪迹。

 

  截至2019年底,同仁堂其他应付款余额达到9.53亿元,比2018年底增加了39.99%,年报称由于下属子公司应付的各项往来款增加所致。

 

  其他应付款由往来款、少数股东借款、押金、质保金和代扣职工社保构成。其中,占比例最高的为往来款,达到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54亿元。但年报中没有显示往来款的应付方有哪些。

 

  同时,自2017年以来,同仁堂的少数股东借款一直在2亿元以上,2019年底余额为2.11亿元。但年报中没有显示借款方有哪些,也没有注明这部分借款是否为有息借款。

 

  同仁堂控股股东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52.45%股份。同仁堂集团由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全资控股,其背后即北京市国资委。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