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北京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战“疫”说理】从“抗疫”实践看社会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积(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01
摘要:民生保障作用。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疫情防控中社会力量提供的多重关怀服务充分说明,社会力量不仅能够关注到民生问题的多重维度和多元对象、弥

  民生保障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疫情防控中社会力量提供的多重关怀服务充分说明,社会力量不仅能够关注到民生问题的多重维度和多元对象、弥补政府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缺位或不足、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在提升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成为政府的有力助手。不同社会组织针对劳动者和企业所提供的不同服务,反映出在疫情等负面因素影响下,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过程中社会力量的调节作用之重要性。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力量将成为保障社会稳定、改善民生、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要主体,从不同角度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公众获得感。遵循《决定》要求,开放更多服务领域由社会力量承担,将是下一阶段治理体系建设的可行尝试。

  主体协同作用。“协同”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高频关键词之一,行政体制建设要求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强调多种政策协同发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整体性、精准性之外也强调协同性。实际上,政社协同也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防疫一线的实践充分说明,社会力量能够形成自发的协同体系并高效运转。为强化治理体系建设,应推广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协作机制,寻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产生多维互动,推进协同治理。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