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最权威的学业咨询国际专业协会——全球学业咨询协会(NACADA)在其学业指导手册《什么是学业指导》中给出的定义,学业指导是一种发展性过程,帮助学生认清他们的人生和职业目标,并通过教师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决策过程,学生通过和指导者交流获得信息,认识到自己所受教育可能带来的最大潜能。 如今,当大学进入严字当头的时代,国家已经从宏观上着手推动高校的学业辅导工作。 今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如今,许多高校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学业辅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的咨询师,有力支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清华大学一项针对“985工程”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39所“985工程”高校中,已有26所高校成立校级学业指导机构,占比67%。对比2017年,仅两年的时间就新增了10所。 徐阳介绍,复旦大学根据本科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将一年级的学业指导重点定位在适应,二、三年级重点定位在提升,四年级的重点定位在拓展,经过10多年探索和实践,中心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对学习拔尖的学生早关注早培养。 在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将不同类别学生常见的学习发展困惑,分为学习科研、能力提升和生涯规划三大类十余小类,通过一对一咨询、讲座工作坊、具体的课程答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点有面”的指导。 当前,不少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正在从孕育期迈入职业化阶段,但是,如何让学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还需要高校付出更多的努力。据了解,如今不少高校的学业指导机构还是“虚拟状态”,机构人员由其他部门老师兼职更是常态。国内高校的学业指导机构基本都挂靠在某个校级机构下,主管机构包括学工部门、教务处、团委等,这也导致“专业力量没有抓手”。 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詹逸思表示:“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变化很快,学业指导其实很需要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等学科支持,如此,我们才能科学把握学生实际行为习惯和学习规律。” “要做好这项工作,专业化的支持不可缺少。”詹逸思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