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一日,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华诞,举国同庆,砥砺前行。70年的风雨变迁,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作为汽车类媒体的从业者,有幸目睹、感受和经历了汽车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最近十年,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为标志,全面开启了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的新格局。 十年来,易县的汽车数量、质量均大幅提升。单看笔者家所在的居民区,曾经供孩子们疯跑、嬉戏的院子划出了停车线,私家车停得满满当当——其中既有经济实惠的长安奔奔,也不乏沉稳大气的奥迪A6L……就整个县城来说,10万元-20万元的合资品牌车型占比较大,豪华车品牌也并不罕见,小型车大多来自购车较早的家庭,出租车则是长城品牌最冷门的轿车车型。 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其增速依然相对稳健。易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的一名员工告诉笔者,较早的数据虽然无法提供,但十年来,上牌数一直稳步增长。2018年,全县就有数千辆新车到车管所登记注册。 与汽车保有量配套,易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在笔者上大学期间(2010年-2014年),印象最深的当属每次放假回家都会撞见修路施工——无论城里还是城外,工地随处可见。 如今,道路建设已告一段落,双向三车道的主干道大大缓解了城镇居民出行交通压力,四通八达的国道,以及路况大幅改善的省道、县道,为狼牙山、清西陵等旅游线路的开发打开了方便之门。易县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公路建设支出6776.91万元,养护支出411.91万元,相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19年,全县公路建设预算支出为6912万元,占交通运输预算支出的76.55%。 “不光汽车数量多了,出行更方便了,人们开车的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某高中教师Z先生就表示,“近几年主干道上都设立了‘礼让行人线’,司机们也都遵照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易县作为一个北方小镇,其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和对老年代步车的接受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咱们这又不限牌照,没必要买电动车,”笔者的发小W先生说道,“买电动车充电不便是其一、不好出远门是其二,更何况咱们这连个代理网点都没有;老年代步车就更鸡肋了,不光是不安全,老人们开那个也嫌没面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张羽) 相关阅读: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车展观感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数字化升级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私家车成长史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家庭用车对比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交通大发展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乡镇地区的用车与卖车 “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