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回忆一下大众在MEB平台对福特开放时的言论,以及该平台对大众的重要性。去年下半年,大众首席财务官弗兰克·威特(Frank Witter)回答是否会为福特提供MEB平台时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今年3月日内瓦车展期间,德国初创企业e.GO Mobile AG成为大众首个MEB伙伴,主打微型城市通勤纯电动车;亦有小道消息称江淮大众也将获得MEB技术。那么福特拿到MEB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取决于自动驾驶的交换程度。 如果将MEB和MQB模块化发动机横置平台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在重要性和投入巨大程度上几乎如出一辙。部分业界专家认为MEB将是业内成本效率最高的电动汽车平台,亦决定着大众减支计划的成败。 MEB平台意义重大 未来MEB配合高端电动车平台PPE,将是远期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所有车型的基础。按照大众规划,到2022年MEB平台将为四大品牌——大众、奥迪、斯柯达和西雅特衍生27款车型,在MEB第一个产品周期内在全球制造1,000万辆电动汽车,而最新规划又提到10年内总产量突破2,200万辆。MQB曾让大众付出500亿欧元研发成本,而MEB电池采购订单到2025年的采购总金额将达到500亿欧元。 技术成本越高、重要性越显著,那么共享的意义也就越重大。当大众拿出的平台技术,仅仅电池采购金额就几乎接近公司市值的八成,那么对方提供的条件势必也是价值对等。这样密切、透彻的关联,远胜于小比例股权作为纽带。 技术改变汽车形态与生态 其次,新技术对汽车形态乃至本质的改动,已经远超以往任何时期。 汽车历经百年,剥开社会地位符号、机械操控驾驶愉悦源头等次级衍生角色的外罩,其基础职能一直是“由人操控的代步工具”,等同于“双脚的延伸”。然而在电气化与智能网联等“新四化”技术浪潮席卷下,其所发挥的作用得到极大拓宽,不再仅仅是解放空间移动的局限性,同时还作为物联网的信息节点与载体,参与大数据信息流,并更适合基于智能特点被赋予人格化,真正成为家庭生活的伴侣。 越是能够触及车辆的核心意义,那么技术关联在车企之间的重要性也就越无法忽视。 若干年之后道路上行驶的一辆智能化电动汽车,你很可能无法分辨这到底是一辆大众,还是一辆福特——倘若两家在电动汽车架构和智能技术上几乎如出一辙,那么仅剩下logo或者调校标定细节上的差异,是否意味着“大众=福特”这个看似荒诞的等式将在实质上成立? 是的,车企之间的技术协作由来已久,类似PSA和丰田在欧洲联合打造轻型商用车、意大利DR汽车公司贴牌奇瑞车型在当地销售……到通用与PSA在2012年结盟,则是以平台为聚焦的技术核心,相近时期的宝马丰田四大联合项目,则开始关注新能源领域,但在整车产品上仍未脱离跑车这样的小众细分市场,从而让合作终究显得“偏安一隅”。 那么,大众和福特的联合,则被时代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在另一个半球,一汽、东风和长安联合成立了“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设计工作室和T3出行业务。同样,这一组合作伙伴们亦被猜测可能在公司主体上最终合并,就像猜测大众完整或部分收购福特的观点一样从未断绝。 这种通过升格之后的技术去联合与协同,诚然会面临诸如成本居高、技术门槛等不亚于燃油车时代的艰难险阻,但如今走到“新技术即性命”的阶段,大众为福特新技术板块投资,和对福特整体注资,难道还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