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SUV曾是笔者多年前梦想拥有的第一台越野车。 ◥塞弗 哈弗系的鼻祖 ◥哈弗虽大 只能算小字辈 重温这段回忆之前,笔者从相对客观公正的立场来评价长城汽车及其产品。 当然,要有个客观公正的心态,您首先要抛弃一些畸形的想法,比如:潜意识中,进口车主鄙视合资车主,合资车主鄙视国产车主,有了这个预设,看任何问题都不会客观! 笔者开越野车多年,于近期换车,哈弗H9也曾列入备选名单,但最终选择了某合资车型,倒不是H9不好。 每个准车主选车总有那么几个标准。 就笔者本人而言,比较反感外观造型与其它知名品牌类似的车型,开着别扭,心情问题,仅此而已! 那么长城的车不好么? 非也! 下面仅以长城的旗舰车型哈弗H9来说明问题,因为只有高价位的旗舰车型,才能充分说明厂家造车是否用心。 哈弗H9这款车型的配置参数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十分清楚。 初见这款车,是在该车型刚上市的车展上,别人都看车模,看内饰。我所关心的是车的核心部件,那台并不陌生的2.0T发动机和该车型匹配后的长期驾乘体验,那时还没有,发动机就直接忽略。 深蹲下去研究了底盘,结构基本上与普拉多一致。这也没问题,成熟的硬派越野底盘设计并不是不可以借鉴的,要的是实际使用效果。 更关键是:底盘用料极其厚道!这车可以出去“硬豁”,这是我当时的第一感觉。 不过从用料对整体车重影响来看,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应该较大,这其实也是后来广为流传此车油耗偏高的原因之一。 其后又简单地看看了钣金,不错! 至于内饰和配置,没有关注,因为这一方面历来是长城的强项,毋须细究。 初步印象:整车越野底子相当不错,抗造。 动力表现如何,无法判断,也不重要。 发动机,将来可以在平台上升级换代。 这一别,再未近距离接触过该车。 一个新车型的开始很重要。 车,在投放上市以后,有了用户实际使用的反馈,惯例上只会越造越好。 可能您读到这里觉得笔者在书写软文。 No,开篇已经讲了,笔者换车最后放弃了哈弗H9,我们还是以客观的心态继续看下去。 长城汽车为什么值得尊敬? 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国内领军车企。 SUV销售数据长居榜首的事实,的确只能说明部分问题,但能直接反映出汽车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购车者,对产品的认可 ,同时也能反映出车企的盈利能力,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其实大家忽略了这组销售数据的背景:这是一家目前尚未并购任何外资车企,从而获得相关研发技术资源的纯国内私营汽车生产企业。 在目前国内竞争日趋残酷,车企压力剧增的汽车市场上,能做到这个业绩,实属不易。 敏锐的市场嗅觉 这个企业的造车文化里有一种很实用的拿来主义倾向,当敏锐地意识到某类车型的市场前景较好时,就会切入跟进分析,确定目标以后,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快速投入研发产品。 最关键的是:比国内别的车企都快,都早! 擅长针对中国用户进行产品细分定位 企业非常了解中国不同收入阶层购车的预算,对车的需求,对汽车配置要求的侧重点。 其畅销的成功车型毫无疑问地说明了这一切。 拥有极快的产品缺陷响应和改进能力 以哈弗H9为例,此车型初上市的一段时间内,各种故障频发,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厂方都予以修正,车型升级到现在,各种故障率已经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方向机问题,这几乎勾起了笔者浓浓的回忆(文尾会有解释)。 很多人诟病模仿、逆向开发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国内车企惯用的做法。 虽说几乎世界上所有车企在自身积累不足的阶段都这样做过,但众多国内车企中,能结合自身情况做得较好的,还真是独此一家。 模仿不仅仅是拉皮尺! 模仿经典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客户需求进行研发,同时不断修正,到最后独立自研,才是企业提升层次的好方法。 提供了较为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 少推诿,不傲慢。 部分拥有其它品牌越野车(含合资)的玩家都有一个观点:我使用的品牌售后,要象长城就好了。 有时候某些部件是真有缺陷,厂方就不停地给你更换全新备件。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体现出企业的态度:我卖出的车,我是完全负责的。同时对影响较大的负面车质维权问题比较重视。反观部分其它品牌,最愚蠢的就是傲慢无礼,冷待消费者,往往事情发酵,负面影响不可收拾。 以上三点,大部分国内车企(含合资)目前能做到的着实不多。 长城产品的缺点 (1)对于已经比较熟悉SUV的人群,采用了一些让人有些许不适的网络营销手段,影响了品牌形象。 (2)仍然缺乏在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不过,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国内车企来说,在短时间内要跨越这一障碍难度太大,毕竟咱们车企造车时间实在是太短。谁跨过这个门槛,谁就突破了技术的天花板,走向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类似长城这样的规模的国内私营车企,其实一直在努力。 而另一些规模较小的,长期纠缠在残酷的价格战中,低价和低质恶性循环,几乎没有利润支撑巨额的研发投入。 而一些盈利较为丰厚的合资企业,守着国外定时更新的核心技术,宁愿缴纳巨额授权费用,也不愿投入研发进行技术自主创新,躺着有钱挣,何必辛苦! 这种纯粹的买来主义,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同样的车型,汽车核心总成初期全部进口,就造个车壳和外围附加部件,都能弄出国内外悬殊的安全碰撞成绩,能搞得车辆平时小毛病不断,也难怪空调一姐董明珠公开讽刺:路上跑的大部分是垃圾! (3)型号繁多,换壳有些许频繁 这是很多网友的看法,其实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产品营销策略,恰恰是消费者促成,笔者不予评价。 买长城车才是支持吗? 不是! 其实选择并购买适合自己的汽车,无可非议。 既不要以“爱国”来绑架别人。也不要戴上有色眼镜,没有一点宽容,对咱国产车乱“喷”一气。 这,并不是一个成熟汽车消费者的心态。 任何品牌的车都需要客观地去“喷”!去质疑! 也不能因为自己是某个车型的铁粉而刻意掩饰狡辩! 只有这样,负责任的厂家才会不断予以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正文完结,文章结尾,我们轻松点,说说笔者的那个梦吧。 大约2002年左右,在中国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款硬派越野车,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外观造型高大、时尚、硬朗,最关键的是,此车空间巨大,配置时尚丰富,驾乘舒适。 彼时国内低价硬派SUV市场,车型后悬挂都还以钢板弹簧为主。而此车已经使用了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四连杆悬挂后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通过颠簸路面的舒适性。 最重要的是:售价只在7万元左右! 她的名字叫塞弗,也曾是笔者多年前梦想拥有的第一台越野车。 这款车型,估计70后喜好越野车的读者大体是知道的,长城的第一款SUV。 有趣的是,因为这款车,出现了两个新名词:“多功能商务车”,“国情车”。 其实从下面老照片可以看出,此车其实是一台货真价实的硬派越野,跟商务没半点关系。 "国情车"概念:价位低,多功能性,既可乘坐又可装物。它比皮卡舒适高级,又比轿车通过能力强。在大城市中,既解决了轿车不能拉货,又解决了皮卡禁行的问题。 投产核心:那个年代青睐这种车型的消费人群,消费者多是城市家庭和个体用户,非常务实,花的是自己的血汗钱。要求车型具有一定的颜值,拥有很高的性价比。价高,用户不接受;价低,牺牲配置性能仍会被放弃。 塞弗一经面世,销售曾经异常火爆,一度长时间霸占细分车型榜首位置。 正是这款车型的走红,从而引领了一个细分市场,让其它国内车企看到了商机,从此国内SUV市场日趋火爆。 此车在上市初期,各种问题也是非常之多,其中一项就是方向机问题。[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