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印发贵州省开展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山东省开展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原则同意贵州在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智慧交通建设、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山区公路建设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试点。 原则同意山东省在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工程研究及实践、智慧港口建设、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开展试点。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交通强国建设山东省试点任务要点 1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 1试点单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以济青高铁、鲁南高铁、潍莱高铁等建设项目为载体,在涉及地方高速铁路建设的政策、资金、征地拆迁、土地综合开发、高铁客运枢纽布局、铁路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实现突破,探索建立可复制、可借鉴的地方高铁建设管理新模式。 1.探索建立地方高速铁路建管养运体制机制。 2.探索创新地方高速铁路建设征地拆迁方式。 3.探索创新地方高速铁路建设运维技术。 4.探索建立有利于地方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多元投融资体制。 5.探索建立地方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6.探索创新地方铁路运营模式。 3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济青高铁、鲁南高铁、潍莱高铁等一批由地方主导的高速铁路项目。出台促进全省高速铁路持续健康发展的系列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 通过3―5年时间,建成济南东、青岛新机场等一批统筹航空、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客运枢纽。完善“省方主导、路省联动、省市协同”的高速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铁路发展基金不断完善,获得国内AA以上主体信用评级。推进省方控股铁路实现自管自营,铁路建设运维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向标准转化取得显著成果。地方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模式不断完善。 2“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1试点单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路长制”,建立完备的政府责任体系、高效的部门协同体系、科学的督导考核体系、有力的资金保障体系。创新推进信用监管,加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推动高质量建设。以“美丽乡村路”建设为切入点,坚持“高起点布局规划”“高标准建设引领”“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公路与地域特色、地理景观、乡村产业等因素相结合,与区域文化深度融合。 3.建立高水平养护机制。以科学养护为切入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养护经验模式凝练、开展公路专项整治,推动农村公路养护高水平、多样化、全覆盖。 4.打造高效能管理模式。强化法制体系建设、信息管理支撑、信用市场监管、应急处置管理,探索契合实际需求、管理规范、实用高效、科学精细的农村公路管理模式。 3预期成果。 通过1年时间,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建设试点指南》《农村公路县乡道指路标志建设指南》《“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改善率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完成率考核细则》等制度规范,全面构建“四好农村路”顶层设计。 通过2年时间,打造100条高标准建设示范样板路。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中心城区与所辖各乡镇均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所辖各乡镇间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星级旅游景点、产业工业园区、大型社区集散地与国省干线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县(市、区)级建立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覆盖率达100%,乡镇实现专兼结合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中等路以上比例达80%以上。 通过3年时间,建立落实“县级技术队伍指导、乡级管理队伍督导、城乡环卫队伍保洁、市场专业队伍养护”四支队伍村道管护新机制,初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村公路智能化管理体系,出台《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农村公路服务驿站建设指南》等政策性成果。 3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工程研究及实践 1试点单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设智慧高速公路。以济青中线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以“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过程管控”,以智慧隧道为突破点,充分利用现有的OBU卡、龙门为建设目标架、ETC系统等设备设施,加强交通运输大数据开发应用,建设感知系统、决策系统、管理服务系统,推动高速公路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数据共享,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智慧化水平。 2.建设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聚焦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交通运输一体化、智能建造、路域安全与应急保障、高速自由行等领域开展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滨莱高速改扩建项目中原址保留的26公里高速公路,推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测试基地建设。促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交通安全等推广应用,推动智慧高速公路向产业化发展。 3.开展智慧高速公路重大科技攻关。围绕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与安全运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产业应用与示范推广等全链条创新设计。包括高速公路智能基础设施设计及建管养关键技术,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多源感知与数据融合、多功能车路实时通信与交互、多场景态势推演与综合评估,车辆运行状态智能感知、实时监测,驾驶行为风险评估、分级和预警,重点车辆数据采集与解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车辆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自动报警装备、信息发布模块化智能设备、车辆精准监管和主动预警系统的研发。探索“两客一危”车辆数据互联互通及高危暗风险场景下车辆风险主动防控应用示范。 3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路协同关键及配套设备,形成可复制、可工程落地的原有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2―3年时间,实现智慧高速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智能化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系列装备。车辆身份自动识别率白天不低于98%、夜晚不低于95%,运行风险评估准确率不低于95%,预警报警有效率不低于90%,形成基于车路协同的运行风险评估与管控方法,编制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智能基础设施设计及建造相关标准草案1项。“两客一危”车辆定位精度达亚米级,定位响应时间达秒级,轨迹识别率不低于90%;预警虚警率不超2%,漏警率不超1%;监测预警与自动报警装备的监测预警功能不少于5种、自动报警模式不少于2种,监测行驶车辆侧倾范围±5°,报警响应时间小于5秒,启动视频上传响应时间小于10秒,视频时间大于60秒;“两客一危”车辆驾驶行为风险主动防范、矫正率≥80%,车辆行车事故率下降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