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淮乘用车销量增速大幅下降,当年仅销售约21.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8%。此前,这一增幅均保持在50%以上。进入2012年,江淮汽车的销售情况并没有随车市回暖而好转,其主要乘用车产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为了扭转局面,江淮汽车开始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首先便是对乘用车战略进行深化与升级。2012年广州车展开幕前夕,江淮乘用车正式发布“瑞风+和悦”双品牌运营战略,根据这一战略规划,未来,江淮乘用车产品将按目标客户属性差异分别归入瑞风与和悦两大品牌中,并统一采用“品牌+字母+数字”的命名方式。 然而,就在江淮汽车打算推陈出新,重新谋划乘用车未来时,一声“惊雷”扰乱了它前行的步伐。 2013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江淮汽车同悦轿车底盘周围钢板及车身钢板锈穿,许多车主纷纷表示,他们发现问题后曾多次申请维修、更换车辆,但并未得到江淮汽车方面的妥善解决。 此事一经曝光便引起了消费者对江淮汽车质量问题的关注。事发后第二天,江淮汽车表示,将召回问题批次的江淮同悦轿车,彻底、妥善地解决此次问题。 虽然认错很快,解决问题的行动也算迅速,但此事仍对江淮汽车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2014年,江淮汽车轿车产品销量为5.28万辆,同比减少50%;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已大幅缩减至不足3万辆。 此时,恰逢中国车市迎来SUV“热潮”,于是,江淮汽车开始把目光聚焦在SUV领域。 2015年,凭借小型SUV瑞风S3的热销,江淮乘用车当年销量达到近35万台,同比大幅增长75%。 但是,随着SUV市场逐步进入红海,江淮汽车产品面临同质化严重、小毛病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2017年,江淮汽车SUV板块全年累计销量为12.13万台,同比下滑55.9%;2018年,江淮汽车SUV板块再次萎缩,全年累计销量仅为9.32万辆,同比下滑23.16%。 与此同时,江淮汽车的MPV板块也进入了停摆阶段。近年来,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以舒适性见长的家用MPV产品开始大行其道。而江淮汽车瑞风MPV产品瞄准的对象大都是政府机构和企业用户,主要为商用领域,在政府取消公务用车采购后,瑞风MPV的潜在市场规模开始萎缩,增长乏力。 由于SUV和MPV业务皆萎靡不振,2015年后,不再专注轿车产品的江淮汽车逐渐陷入困境。 全面“溃败” 受中国车市整体不景气以及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的影响,2018年江淮汽车出现销量下滑,业绩大幅亏损。 江淮汽车的困境在2018年展现的“淋漓尽致”。 财报显示,江淮汽车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00.92亿元,同比增长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86亿元,同比下降28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亏损18.77亿元。 江淮汽车方面表示,公司2018年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五个:首先,行业不景气,汽车销量下滑、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因应收账款、存货、专用模具、专有技术等因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再次,部分合营企业项目正处于费用投入阶段,投资收益较上年减少;第四,公司继续坚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最后,汇率波动和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但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指出,除了外部因素,江淮汽车之所以会出现销量下滑、业绩亏损,主要问题源于自身。 首先,在产品研发方面,江淮汽车一直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无论是早期大获成功的客车底盘,还是瑞风MPV,都主要依靠外部技术支持,这种通过简单技术转让就使江淮汽车俘获市场的方式,让其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的动力。”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直言。 其次,自2013年央视“3·15”曝光江淮同悦轿车车身生锈事件之后,江淮汽车口碑下滑。尽管江淮汽车此后提升了产品质量管控,但产品品质仍与同行业有一定差距,在每年中消协发布的消费者投诉榜单上,江淮汽车的产品投诉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此外,另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江淮汽车推出产品节奏速度过快,导致产品亮点不多,且缺乏足够的验证和测试时间,导致产品问题突出。 以江淮汽车的主力车型瑞风S3为例,2016年初,其月销量可达到2.4万辆,但到了2017年底,该车的月均销量仅剩5442辆,如今月销量甚至已不足2000辆。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多次走访中发现,江淮汽车经销商店的客户相当稀少,当询问销售人员瑞风S3的销售情况时,对方仅表示“市场不好”。 进入2019年,江淮汽车的运营情况并未好转。2019年一季度,江淮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下降69%,扣非净利润为-0.34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1.05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7月15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当成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违反相关规定,被处以1.7亿余元罚款,无疑加重了江淮汽车今年的业绩压力。 未来在哪 与江淮汽车传统燃油车相比,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进步神速,这是江淮汽车“由商转乘”发展路线后的新方向——“由乘转新”。 客观来看,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江淮汽车对市场风向的把握应该说是比较有前瞻性的。 比如,在国内缺乏高品质客车时,江淮汽车开发出首款客车专用底盘;在国内对大MPV需求开始提升时,江淮汽车又引进了瑞风MPV;在乘用车市场迎来井喷时,江淮汽车又适时切入乘用车市场…… 再比如,早在2010年,国家尚未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江淮汽车就启动了新能源轿车的研发与生产。当年的北京车展上,江淮和悦混动车型就曾引发业内关注,而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同悦纯电动车更是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和比亚迪相比,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汽车节奏仅慢了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