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传感器中,包含了52个生物传感器,让车辆本身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精确侦测人车状态,并自动提供相应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套系统更像一位“管家”,小到音乐、空调的调整,大到意外发生时可以代管车辆,都能够实现。 同时,新车还拥有专属HOA(Human Oriented Architecture)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和搭载6个计算平台(MPU,Micro Processing Unit)“超脑”架构,强大的单车数据分析引擎加上云端计算,让车学会思考。 “我们对于产品的规划分为三个维度,一个是H-整车开发,一个是U-车路协同,一个是A-互联共享。比方说个性化的产品可能在H纬度上多一点,车路协同的产品在U纬度上多一点,能够互联共享的、接入城市网络的可能A纬度多一点,不会像传统车型那样进行分类。目前,我们的第二款产品已经在初期开发当中。” 以“共创”打造全新品牌 正如前面所说,华人运通一直以来的定位都是一家科技公司,它的终极目标是要“改变人类出行方式”。正因为如此,如果采用一些企业“各自为战”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庞大的目标,为此,华人运通选择了“共创”。 “打造新品牌的方式,应该是创新和颠覆的,我们认为‘共创’是打造真正有生命力品牌的唯一途径。” 从产品层面,高合的HiPhi 1将成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需要和很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就像iPhone一样,我们现在智能手机绝大部分的功能开发,并不是由手机厂商完成的,而是由合作厂商完成的。” 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人运通既有和博世、安波福的合作项目,也有完全自己研发的功能,“比如说智路,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这一点肯定是我们自己在努力完成的,因为别人还没有类似的开发路线。” 当然,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华人运通去应对的。“现在关键问题在哪里?是国家统一标准的制定,如果有这个标准,每一条道路的智慧化就会非常快。”为此,华人运通正在以智慧城市践行者的身份积极参与行业智能化相关标准制定。 9月,工信部将在江苏盐城召开『智能交通车路协同的标准制定大会』,届时华人运通也将参与标准的讨论与制定。 显然,华人运通希望为自己打造的是一个“为未来智慧城市交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的角色,因此,未来华人运通在车、路、城的协同方面同样选择开放。 “理论上,任何车辆只要遵循国家统一的通讯协议,和高精地图协议,或者加装华人运通研发的车端通讯单元,都可以和华人运通正在参与建设的智路来协同,享受更安全、更高效、更愉悦的交通出行。” 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提出构建“智慧城市”这样的口号,但是与不少传统造车企业围绕“车”来展开的路径不同,华人运通则是选择了先搭建智慧框架,再完善细节的“反向”思维,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跳出固有的造车思维,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方向。 而丁磊又是为数不多既有造车经验,又有城市管理经验的“掌门人”,因此,华人运通在政府资源、资本整合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些都成为了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 当然,尽管这些先天优势让华人运通在起步阶段“快人一步”,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一盘棋,想要做到“步步为赢”并非易事,如何让消费者认可并接受高合HiPhi的产品?如何和其他企业成功“结盟”?如何将“智慧城市”推广到更多的城市?都是摆在华人运通面前最大的难题。 所以,在现阶段讨论“华人运通能否成功”还为时尚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正是有了越来越多像华人运通这样有着“改变人类出行方式”愿景的企业出现,才为未来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